□ 李俊杰
不久前,在一位收藏家的手机上,看到一篇他用手机拍的已故钧瓷名人任坚70余年前发表在《河南日报》的一篇文章《禹县神垕镇的陶瓷业》。纸张发黄,字迹模糊,竖排繁体字印刷,文字不足千字。
我通过放大镜读了一段,由于过于模糊,读下来非常吃力,大致意思是介绍神垕钧瓷的情况。报头右侧有一行小字,内容是“中华民国三十八年七月十一日”。
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立即在脑海中产生了几个疑问:中华民国三十八年七月十一日不就是1949年7月11日吗?当时,中原地区已全部解放,报纸为什么不用新的纪年方式?
任坚1922年出生于禹州市神垕镇陶瓷世家,其祖父任清选对陶瓷工艺造诣颇深,著有《瓷器构造技术备要》一书。任坚自幼受父辈陶冶,酷爱陶瓷技艺。由于党和政府对民族工业的重视,1949年5月,任坚受行署专员李庆伟同志派遣,到神垕创办了河南省第一个全民所有制陶瓷企业——人民工厂,次年改为豫兴瓷厂。
建厂伊始,他培训技术工人,制订复烧计划,特别是开展了科技攻关,研制成功了铬锡红、络绿、艳黑等多种高温色料,取得了过去常用的不耐高温且釉色涩淡的大火红、绿色料等。为了让人们尽快了解钧瓷,任坚写了许多篇有关钧瓷的文章。这篇发表在当时《河南日报》上的《禹县神垕镇的陶瓷业》是一个收藏爱好者无意间在成千本报刊档案中发现的。
再说1949年7月11日的《河南日报》。1949年6月1日,《河南日报》正式在开封出版。《河南日报》的报头是毛泽东主席题写的。而1949年7月11日的《河南日报》用的不是毛主席的题字,这是什么原因呢?
1949年10月全国政协会议期间,几位河南代表提出请毛主席为《河南日报》题写报头。毛主席打趣说:“各家报纸都让我写报头,那全国报纸的报头岂不成了清一色了?还是不写为好!”经过代表们的一再请求,毛主席终于答应了。
1949年10月下旬,河南省委接到中共中央办公厅寄来的毛主席题写的“河南日报”报头,一共4组16字,毛主席在第1组和第4组的右下角各画了一个小圆圈。这是毛主席认为满意而圈定的题字。
经河南日报编委会研究决定并报省委批准,选了毛主席圈定的第1组报头,于1949年11月1日启用。1952年7月1日,河南日报编委会决定并报省委批准,改用毛主席圈定的第4组报头。因任坚的文章发表在1949年7月11日,那时毛主席还没有为《河南日报》题写报头呢!
另外,1949年9月27日,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一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采用公元纪年。所以,1949年7月11日出版的《河南日报》用民国的纪年方式也就不足为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