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炎心
《步出夏门行》是汉末文学家曹操用乐府旧题创作的组诗,作于北征乌桓胜利时。全诗共分五个部分,最前是“艳”,下面依次为《观沧海》《冬十月》《土不同》和《龟虽寿》四章,均可独立成篇。今天我们来看后两章。
《土不同》
乡土不同,河朔隆冬。流澌浮漂,舟船行难。锥不入地,蘴藾深奥。水竭不流,冰坚可蹈。士隐者贫,勇侠轻非。心常叹怨,戚戚多悲。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首又题作《河朔寒》,描写了河朔(黄河以北)地区严寒的地理气候、荒凉衰落的自然景观,生活贫穷疾苦和世风动乱的现状。写作时间又比前首较晚。前八句写景:黄河以北的地区到了深冬,河里飘浮着冰块,舟船难以开行;地冻得锥扎不进,田地荒芜,满地干枯厚密的蔓菁和蒿草。河水冻结,不再流动,河面上坚冰覆盖,人可以在上面行走。曹操回师进入冀州地区后,天寒且旱,连续行军二百里都没有碰到水,军粮也所剩无几。部队只得杀马充饥,同时打井取水,结果凿地三十余丈才将水找到。诗中所描写的,正是这一极其艰难的情景。中四句叙事兼抒情:“士隐者贫”,有识之士所忧痛的是贫困;“勇侠轻非”,而勇武好斗的人却不把犯法当成一回事儿。诗人常常为此叹息怨恨,心中充满了悲伤和忧愁。行军艰苦,诗人只是轻轻带过;而河北地区割据势力虽已被彻底消灭,民生凋敝的情景却依然如故,民风好斗,社会秩序也很不安定,使诗人感到心情沉重,情不自禁形诸笔墨,体现了曹操“忧世不治”的情怀。此诗的基调与前章风格迥异,是古乐府中气骨犹烈者,也是曹操苍劲有力的诗风代表。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此为组诗的压卷之作,是曹操诗歌中最具个性代表的优秀作品,表现手法与前三首很不相同。前三首借景抒情,融情入景,这首诗却是运用传统的托物寄兴手法,通过对具体、特定的客观事物的描述和评价,达到述理、明志和抒怀的目的,使哲理与诗情在具体的艺术形象中实现了完美的结合。前四句从长寿的神龟和蛇尚有死期作对比,阐释人生短暂、新陈代谢是无法逃避的自然规律。中间四句则以暮年的千里马之比,抒发曹操不甘衰老、不信天命、自强不息的人生价值观和进取精神。这四句莽莽而来,突兀而起,笔力劲健,句挟风雷,使横槊赋诗、激昂慷慨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胸襟、抱负和豪情得到了充分的披露,鼓舞了后代无数英雄志士。最后四句提出加强主观修养,提高生活质量,也可益寿延年的养生观念。曹操这年五十三岁,已经渐渐进入了暮年,虽然在统一北方的战争中已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但他清醒地认识到,大业未竞,任重道远,应当乘胜前进,不断进取。正是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他写出了《龟虽寿》这首诗,抒发了自己老当益壮的襟怀,表达了不信天命、重视人力的积极见解,从而在如何对待人生的问题上,奏出了一曲高亢激越的乐章。
《步出夏门行》这组诗抒发了曹操颁师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内容是丰富的,感情是复杂的,影响也是深远的。1954年夏,毛泽东在他所写的《浪淘沙·北戴河》中,还特意提到曹操的这组诗:“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