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城事

“企业上山”,废弃矿山华丽变身

废弃矿山上已建成现代化建材生产线。 记者 张辉 摄

记者 张辉 通讯员 芦萍、

核心提示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引领“无废城市”建设的理念,源头消减是建设“无废城市”的重要举措。随着经济不断转型,依靠矿产资源的发展方式逐渐被淘汰,废弃矿山数量大幅增加。禹州市浅井镇通过“企业上山”改造废弃矿山,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从源头减少污染,助力我市建设“无废城市”。

源头消减如何助力“无废城市”建设?

就地处理,减少原材料运输、堆放等造成的污染

工业企业在设计和制造其产品时要注意减少废弃部分的体积和有毒(害)物质的含量,这被称为源头削减。它是废品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无废城市”的重要举措。

除了对废弃矿山进行再利用外,万里交科通过技术创新,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方面也取得了亮眼的成绩。河南首套能够使建筑垃圾在施工现场“重生”的设备就是其旗下公司河南德通固废再生装备技术有限公司发明的,目前已应用于宏腾路、庞庄社区棚户区改造等施工现场。

“建筑固废就地再生成套设备,由振动搅拌机、料仓、破碎筛分机等组成,可随时拆卸、转移使用,把建筑垃圾‘吃干榨净’。”河南德通固废再生装备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晓萍说,建筑垃圾还可以用来生产再生混凝土、再生环保砖、再生干粉砂浆等。

胡晓萍介绍,这套设备可实现就地取材、就地消化,有效避免了在运输过程中产生道路扬尘、尾气等污染物,并可减少建筑垃圾堆放带来的土壤污染和地下水污染。

“我们要通过技术创新,为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建立一个标准、打造一个模式、形成一个产业’,助力许昌建设‘无废城市’。”万里交科董事长张良奇说。

废弃矿山如何变身现代化建材生产基地?

政企合作,实施绿色矿山改造提升与产业延伸工程

8月14日,禹州市浅井镇河南万里交科集团(以下简称万里交科)环保型混凝土及制品基地工地上,4辆商砼车整齐地排列,旁边3条混凝土生产线高高耸立。其中一条生产线正在出料,一辆商砼车缓缓倒进出料口,将混凝土吞进“大肚子”。工地前方,几名工人正在加紧修路。道路旁,一座办公楼已初具雏形。

看着这样繁忙的生产场面,您或许想不到,10个月前,这里还是遍布深坑的废弃矿山。

浅井镇政府负责工业工作的韦韶磊说,2019年5月17日,禹州市政府与万里交科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禹州市建材行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实施绿色矿山改造提升与产业延伸工程。

“我们刚来时,这里到处是大大小小的坑,有的约5米深。”万里交科旗下公司禹州市德通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崔建超介绍,他们于2019年11月进场施工,花了几个月时间将坑填平。

如今,该基地年产混凝土70万立方米、干混砂浆70万吨、沥青混凝土70万吨的生产线已基本建成,将陆续投入生产。

“企业上山”能带来哪些好处?

实现双赢,给企业和当地带来效益

“这条240混凝土生产线于8月1日开始试生产,是该基地第一条投入使用的生产线。”崔建超说。

当日虽然在生产,但施工现场基本听不到噪声,也看不到扬尘。“这与生产线的构造有关。”崔建超说,“你看,这条生产线主要包括粉料仓、电脑控制室、振动搅拌机等。”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生产混凝土的石料随着上料皮带机进入搅拌机。容易产生扬尘的矿粉、粉煤灰等则通过一根直径约10厘米的蓝色管道进入搅拌机与石料“会合”,整个过程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

顺着铁质楼梯来到二楼,记者看到“生产线的心脏”——振动搅拌机。它在铁皮房中,工作时产生的声音并不大。一旁的电脑控制室里,两名工人盯着屏幕,不时地进行操作。“出料、进料等几乎全由电脑控制。”他们说。

崔建超说,“企业上山”实现企业和当地双赢:对企业来说,由于不占用城市工业用地指标,审批速度快,节省的购地费用可以用于购买新设备、进行技术改造等;对当地来说,既节省了矿山修复费用,又促进村民就业和经济发展。

“生产混凝土所用的石料可以就地取材,省去了外运的成本,减少了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