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创建文明城 永远在路上

留心不越黄线,用心践行文明

□ 孙学涛

黄线并不鲜见。在银行取款处、在超市扶梯上、在机场安检口、在马路要紧地,一条条黄线,既提醒公众控制好自己的脚步,规范自己的行为,也维护着个人权利与社会秩序。一条条黄线,既是安全保障线,也成为检验一个人、一个城市的公德线、文明线。

遗憾的是,一些人,在黄线这张考卷上没有达到及格线。在银行、超市,在机场、路口,一些人要么对黄线视而不见,要么故意逾越、碾压黄线,散漫而行,随意而为,有意无意侵害他人权利,甚或生命和财产安全。

更令人遗憾的是,在一些看不见的黄线上,很多人的答卷也常常不及格。白庙后街是很多市民的“菜篮子”,却因小商贩占道经营,成为“马路市场”的代名词,交通一团糟、环境脏乱差。因此,整治白庙后街,成为“为民创建”的题中之义。

划定黄线,贵在为民。在其他一些城市,有些“黄线”常常“拴”住民生、“勒”伤民心、“抽”走幸福。对于白庙后街这个马路市场,我市没有“一取了之”,而是创新管理,变“取缔”为“给予”。一条黄线,给了一个小商贩落脚之地,给了一个普通家庭增收希望。

更重要的是,白庙后街的小商贩,在黄线这道题目上,也做出了自己的标准答卷。他们让出道路、退出盲道,主动撤到黄线之后规范经营。如今,经过创建整改,白庙后街既保留了 “菜篮子”,又改善了环境卫生、畅通了道路、保障了民生,可谓一举多得。

一粒沙中看世界,一条黄线见文明。白庙后街这条黄线,既创新了城市管理,诠释了为民创建,又彰显了城市文明。是的,在看得见的黄线面前,不越黄线便是践行文明;在看不见的黄线面前,常怀敬畏之心、为民之心,遵规守矩,与人方便。如此,方可谓文明市民、文明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