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晓
近日,国有五大银行同时发出公告,自8月25日起,批量转换范围内的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定价方式,按照相关规定统一调整为LPR。
LPR是什么?
许多人并不熟悉这个名词。据业内人士介绍,LPR是贷款基础利率的简称,创设于2013年10月。简单地说,LPR指以18家综合实力较强的大中型银行自主报价的方式,确立一个最优贷款利率作为行业的定价参考。央行在2013年7月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随后,为了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完善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指导信贷市场产品定价,创设了LPR。
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是贷款利率体系的组成部分。在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过程中,个人住房贷款定价基准需从贷款基准利率转换为LPR,以便更好地发挥市场的作用。
LPR与固定利率有什么不同?
简单地说,转为LPR后,房贷利率将在未来每年的利率调整日,随市场利率水平的变化而调整。如果LPR降低,那么贷款的人可以享受到降息带来的优惠;反之,需要支付更多的利息。固定利率将保持不变,直到贷款结清,无论基点涨降,均与贷款的人无关。这属于较为保守的一种还贷方式。
房贷利率转换为LPR后,还能改回来吗?
相信不少市民一定有这样的疑问。记者采访我市各银行相关人员了解到,贷款的人可通过网点或手机银行提出申请,将已经批量转换的个人住房贷款利率转换为原合同规定的定价方式(基准利率上下浮动)。需要注意的是,撤销操作只可办理一次,撤销之后不可再转换为LPR浮动利率或固定利率。
两种形式哪种更好?
业内人士表示,贷款的人要根据自身具体情况,以及贷款价格、贷款期限,贷款余额等,综合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利率转换方式。想锁定月供成本,可以选择固定利率,便于做好家庭的收支安排。如果贷款余额不多,那么选择浮动利率可能更合适。即使LPR出现反转,也可通过提前还款规避利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