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财经界

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理财产品该咋选?

记者 李晓

日前,央行发布《优化资管新规过渡期安排,引导资管业务平稳转型》的通知。该通知称,考虑到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金融带来的冲击,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规范转型面临较大压力。为平稳推动资管新规实施和资管业务规范转型,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至2021年年底。

从结果来看,由于延期,2021年,普通投资者将在市场上看到大量刚性兑付理财产品,即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是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对理财市场有什么影响?今后该如何购买理财产品?

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收益率降低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国有银行保本型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均比较低,大多在2%左右。例如,我市某国有银行的保本型91天稳利人民币理财产品的起购金额为1万元,收益率为2.2%—2.3%,最短投资期限为91天。另一家国有银行的保本保收益型理财产品的期限为34天至90天,预期收益率为2.1%—2.3%。部分股份制银行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较高,但比资管新规出台之前有所降低。

据业内人士介绍,从宏观政策来看,下半年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资金充裕,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将进一步下行,投资标的以债券为主的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仍有下行空间。他说,后期,保本型理财产品将继续缩量,投资者可选择中长期保本型理财产品,锁定产品及当前的收益率。有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可适度配置权益类理财产品,或风险偏高的混合型理财产品。

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选择理财产品

我市一家国有银行的工作人员介绍,过渡期内大部分客户更喜欢有预期收益率的保本型理财产品。有些净值型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比保本收益型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高出一个百分点,客户还是倾向于购买后者。另外,在对公理财方面,不少企业规定只购买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市值波动型理财产品很难通过企业审批。

“一些投资者目前还不能接受净值型理财产品,主要是担心净值型理财产品风险大。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银行发行的净值型理财产品,大部分是中低风险的。”该银行工作人员表示,未来,投资者应该更多地以产品的风险等级判断产品的风险,而不是以产品类型作为判断依据。投资者应根据产品的风险等级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投资者应充分考量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理性选择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匹配的理财产品,同时逐步树立长期、理性的投资理念,避免因为过度关注个别产品局部时段的净值变化,影响正常的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