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高峡) 又一个新学期到来,很多孩子告别幼儿园生活,正式成为小学生。但是,总有一些孩子怎么也坐不住,让老师和家长都非常苦恼。孩子为什么坐不住?昨日,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
孩子坐不住是因为不适应小学生活?对此,许昌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主任魏秀芳给出了否定答案。她说,如果孩子连几分钟也不能安静,应考虑孩子是否患有多动症。多动症患儿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会严重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及学业。
多动症又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综合征(ADHD),是儿童期最常见的心理行为疾病。魏秀芳说,多动症是儿童精神科最常见的一种病症,发病率在2%至15%之间,堪称儿童精神障碍第一症。多动症高发于7至12岁的学龄儿童,且男孩儿发病率明显高于女孩儿,男女之比约为3比1。从概率上讲,相当于中小学校每个班级有两三名多动症患儿。许多老师和家长对多动症认识不足,遇到孩子多动往往武断地认为孩子在“捣蛋”,从而采取训斥、惩罚等方式,将“疾病”当成“毛病”。结果往往是孩子挨了揍,“毛病”却没改。
可以说,多动症是一种发生于儿童时期,表现为与其年龄不相称,明显的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度、冲动任性和情绪不稳及学习困难的行为障碍性疾病。“孩子多动,不是孩子想动,而是因为他们大脑中的某种化学递质发生了改变,才会有这些表现。”魏秀芳说,虽然多动症的发病机理尚不明确,但多年的研究表明,多动症并非单纯的心理疾病,与大脑额叶功能低下有关。如果说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那额叶就是“总司令”。多动症往往由于大脑前额叶功能发育相对滞后,所以才不能控制自己。
魏秀芳说,以往认为多动症是一种儿童自限性疾病,随着年龄增长可自然消失。经长期追踪观察发现,仅部分多动症患儿可自愈,多数患儿的症状可延续至成年。治与不治、早治与晚治,在疗效和预后上有显著差异。
目前,多动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等。其中,药物治疗是首选。尽管如此,许多患有这类疾病的青少年却未得到适当的治疗,原因是人们对该病的治疗存在着种种误解,同时担心药物副作用,使相当多的患儿贻误了治疗时机。
多动症的治疗是一个连续过程,节假日亦不主张停药。只有全天候的连续治疗,才能使多动症患儿得到康复。国内多数专家认为,多动症的治疗期限应该在病情临床痊愈后维持1年以上。
专家提醒,患有多动症的儿童,一般在婴儿时期特别爱哭闹,稍大一些就不听大人指令,吃饭要追着喂,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而且常常破坏纪律。多动症不能自愈,发现孩子有多动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