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健康许昌

专家提醒——

秋季易上火 一定要科学“灭火”

本报讯 (记者 高峡) “明明喝了不少水,还是嘴唇干燥,反复上火,应该怎么办?”昨日,市民刘女士因为反复上火向医生讲述了自己的困惑。上火究竟是怎么回事儿?记者就此采访了知名中医专家。

上火似乎是一个只有中国人才能听得懂的词。它既不是某种病的名字,也不是专业的医学词汇,而是一个统称。许昌市中医院养生堂专家徐征华说,中医认为,人体内有一种看不见的“火”。它能产生温暖和力量,提供能源,推动生命的进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有火则生,无火则死,火在一定范围内是必需的,但超过正常范围就是邪火了,表现出病症,统称上火。 中医认为,上火是人体阴阳失衡后出现的内热症。

徐征华说,引发上火的因素很多,如情绪波动过大、受凉、伤风、嗜烟酒,以及辣椒等辛辣之品食用过多、缺少睡眠等都会导致上火。上火分为虚火和实火,根据部位又可分为上焦火、中焦火及下焦火。中医把头昏、咽喉肿痛等偏上部位的火热症状叫上焦火,把烦热口渴、胃脘痛等中间部位的叫中焦火,把便秘、尿赤等偏下部位的叫下焦火;按脏腑开窍把目赤肿痛称肝火,鼻扇气喘称肺火,口舌生疮称心火等。

体内有火,不灭不行,但是在“灭火”前,专家提醒各位小伙伴先区分到底是实火还是虚火。另外,养生的关键是遵循大自然的规律,顺应太阳升降的变化。如果阳气升得太快,或者降得太慢,导致阴阳不平衡、阳盛阴衰等,那身体中的火自然而来。

上火是中医的说法,西医对此有不同的解释。对于西医来说,上火的种种表现往往是局部感染,比如牙龈红肿、出血等,都是炎症的表现。

那么,如何才能科学“灭火”呢?最重要的是多饮白开水,促进体内“致热物质”通过尿液或汗液排出去。就食物而言,苦味食品是“火”的天敌,苦瓜、杏仁、绿豆、芹菜、芥蓝可以“灭火”。

专家特别提醒,上火和心理状态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保持生活规律及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是最好的“灭火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