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职场

《2020职场人裸辞现状调研报告》发布, “不开心,工资低,没盼头”是裸辞的主要原因

存款多少,你才敢裸辞?

本报讯 (记者 张辉) 最近几天,抖音上一则“工作证被随意扔在地上引发集体离职”的视频冲上热搜榜。无独有偶,上个月格力副总裁裸辞的消息也引得人们议论纷纷。职场中的不如意似乎总会不经意间就触发人们辞职的念头。你可曾想过存款多少才会裸辞?近日,职场社交平台脉脉发布了《2020职场人裸辞现状调研报告》,用数据揭示了职场人裸辞的决然态度和坚守下去的理由。报告显示,“不开心,工资低,没盼头”是受访者选择裸辞的主要原因,33%的受访者表示存款“不少于100万元”才敢裸辞。专业人士则建议职场人对裸辞要冷静对待。

“职场老兵”裸辞过的比例

远高于职场新人

裸辞,顾名思义,指职场人还没找好下家就辞职,表明的是一种不考虑后路,毅然决然的态度。

报告显示,近八成职场人有过裸辞的想法,从没想过裸辞的硬核职场人只有22%。从频率上看,“偶尔”想过几次占大多数,有16%的受访者“天天想”辞职。

男女对裸辞的想法也存在差异。24%的男性职场人“从没想过”裸辞,26%的女性职场人“每天想”裸辞。

调查显示,在裸辞这件事上,职场人的执行力很强。数据显示,超七成职场人把裸辞的想法付诸行动,只有30%的人“只是想一想”。今年33岁的刘易强就是七成职场人中的一个。

“今年是我大学毕业的第10个年头儿。10年间,我跳过四次槽,做得最长的一份工作就是目前正在做的这份,已经做了将近5年。”刘易强说,他身边和他同龄的朋友几乎都跳过槽。

报告中的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工作5年以上的“职场老兵”裸辞过的比例远高于职场新人。工作5至10年和10年及以上的受访者中,分别有66%和55%的人有过裸辞经历,高于1至3年和3至5年受访者。

马云曾说,辞职的原因“要么是钱没到位,要么是心委屈了”。

而报告显示,“心委屈”比“钱没到位”更想让人辞职。在选择最让人想裸辞的原因时,“工作氛围不佳(54%)”“钱不到位(48%)”和“看不到升职加薪的希望(44%)”占据前三位,总结起来就是“不开心,工资低,没盼头”。

职场人2020年对待裸辞更谨慎

“休完了产假,我是该辞职还是继续在单位干呢?”市民马敏最近有些烦。目前,29岁的她生完二胎后正在休产假。本想着生完二胎后就换掉做起来既不开心又看不到希望的工作,但在网上搜索一圈儿后,她有些犹豫了。

“基本上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有的离家太远,有的薪资太低……”马敏感慨地说,不敢辞职还是钱在作怪。调查显示,让职场人不敢潇洒裸辞的重要原因就是钱。其中,50%的受访者选择“房贷、车贷、孩子教育等方面有压力”;47%的受访者选择“害怕下一份工作不好找”;“社保公积金不能断档”占31%;“自己接受不了没有工作”占30%;“亲友等周围人的看法”最不重要,占11%。

针对“存款多少时才敢裸辞”的问题,33%的受访者选择“不少于100万元”,28%的受访者表示要“不少于10万元”,11%的受访者选择“不少于2万元”,3%的人将存款“不少于5000元”作为自己裸辞的“底线”。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2020年,职场人对待裸辞的态度更加谨慎。61%受访者表示,会“更谨慎地作出裸辞的决定”;31%的受访者“跟以往一样”;有8%的人会“更果断地行动”。

裸辞虽潇洒但是须谨慎

“近期有大把时间,欢迎骚扰!”上个月,在公司办完离职手续,于慧娟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然而,潇洒地裸辞后,新工作没着落,在家闲了不到两周,她就有点儿坐不住了。

对于裸辞,从事人力资源工作超过10年的刘珂说,身处职场,遭受挫折或打击在所难免,如果经过认真考虑,发现目前的工作毫无坚持的价值,当断则断不失为一种不错的选择,但是切忌因一时赌气而选择裸辞。

“很多人的不满都是和别人比出来的,越比越心理不平衡,就可能作出冲动的决定。”刘珂认为,裸辞对求职可能带来一定影响。特别是对职场经验并不丰富的年轻人来说,裸辞有可能被贴上“抗压能力差”的标签。

此外,在寻找工作时更加慎重也是避免裸辞的重要方面。在进入一家单位前,除薪资等硬性条件外,对企业文化、领导风格等软性条件也应有所了解,以免盲目进入,让自己日后陷入两难的境地。

刘珂说,最重要的一点是,职场人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并对职业规划进行复盘或及时调整,这样才能在职场上做到游刃有余,拥有更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