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要闻

李元惠:入朝女护士战场上剃光头

记者 黄增瑞 文/图

李元惠 1931年出生,祖籍山东烟台,1946年入伍,1950年入朝,1951年入党,1956年回国,在朝期间荣立三等功三次、四等功一次。

经过几次联系,9月7日,记者在学府街帝豪花园见到了89岁的李元惠。当时,她正在保姆的照顾下吃早饭。

“我妈两年前摔断左腿,患有脑萎缩,中风脑出血后,两年都没有下楼了。”李元惠的大女儿范汴说。

因为身体的原因,李元惠说话断断续续,对过去的时间节点记得有些模糊。范汴在一旁做补充。

“我岳母虽然记不清一些事了,但还能说清楚主线和非常重要的事。”范汴的老公康松亭说。

李元惠的老家在山东烟台牟平一个普通的农村。父母早逝,她从小跟着哥嫂生活。

李元惠17岁那年,一位长辈把她带出来当兵。她在济南上了护理学校,成为卫生队的一名护士。接着,她随部队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并于1950年入朝,在朝鲜一待就是6年。

“入朝时,因为个子小,我要把背包顶在头上,卷起裤腿蹚水过河。”李元惠说,冬天,单军装穿在她身上就像袍子一样,非常好笑。

战事紧张时,为了救治伤员、护理病人,她和女战友把头发剪光。有男兵开玩笑,叫她们“秃子”。说到这儿,老人忍不住笑了起来:“笑比哭好!”

从家人提供的一些黑白照片中,记者看到年轻的李元惠戴着军帽,头发已被剪掉。

休息一会儿后,李元惠开始讲述她一生难忘的经历。

“别看我个子小,在战场上,我也有劲儿背伤员,那时候不知哪里来的劲儿。”她说,伤员中,年龄大的叫她“小李”,年龄小的叫她“姐姐”。

有的伤员长时间卧床,大便解不下来,肚子疼得直流泪。李元惠只能用双手不停地按对方的小腹。“姐姐,我疼!”一些十五六岁的战士对着她喊。说着说着,老人不禁失声痛哭起来。

过春节时,战士们包饺子。她不会包,就给战友们递面皮或往厨房送包好的饺子。战友们都叫她“饺子腿”。

从小失去父母,老家也没了亲人,领到津贴,她几乎一分钱不留,全给家里贫穷的战友。“一发津贴,他们就过来抢,知道我不花钱。”说到这儿,老人笑出了声。

入朝期间,李元惠荣立三等功三次、四等功一次。

1957年,她和团里的卫生队队长结婚。1979年,她的丈夫从湖北武汉转业。两人一起回到许昌,在市中心医院工作,直到离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