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关注

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当好首席服务官

“两个行动”助推民营经济跃上新台阶

9月19日,国家税务总局许昌市税务局青年先锋队队员走进许昌许继风电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减税降费政策宣传和辅导。记者 牛书培 摄

核心提示

今年以来,许昌密集出台政策,优化营商环境,持续开展“两个行动”,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许昌是如何通过“两个行动”服务民营企业的?9月21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 记者 张铮

以高质量发展为方向,保企业、稳就业

原来,首席税务服务官孙广炜在进行“一对一”电话问需时,了解到该公司的实际困难,迅速对财务人员进行政策和流程辅导,帮助该公司整理申报资料,使该公司延期缴纳税款759.6万元。

今年以来,税务部门配备299名首席税务服务官,“一对一”落实减税降费等惠企政策,为企业减负逾9亿元。商务部门成立“三外”(外贸、外资、外经)重点企业服务官团队,为筛选出的71家企业提供精准服务。金融部门开展银企对接活动,16家银行机构与79家重点企业达成贷款合作意向41.33亿元。全市贷款余额达2191亿元,比年初新增198亿元,新增贷款创历史新高。财政部门争取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4223万元,帮助企业申报贷款贴息资金324万元。人社部门指导企业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帮助企业解决用工困难等问题。

3年内培训1000名以上潜力发展型成长企业家

“这次培训既有政治理论学习,又有知名企业家言传身教,针对性和实效性都很强。”

“课上听专家、教授讲理论,课下与同学交流探讨,既增长了知识,又收获了友谊。这次培训使我受益良多!”

几天前,市委组织部、市工商联举办的新生代企业家人才红色传承培训班落下帷幕,42名新生代企业家收获满满。

在实践中,我市探索形成了市、县、企业三级培训体系:市工信局正在筹办第四期中小企业领军人才培训班;各县(市、区)筹备成立民营企业学院,10月份全部建成;森源集团、黄河集团等企业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

我市还制定了企业家成长“时间表”:3年内培训10名以上行业龙头型领军企业家、100名以上创新引领型骨干企业家、1000名以上潜力发展型成长企业家。

抓好民营经济是全面落实“六稳”“六保”任务的题中之义,是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证。随着“两个行动”的深入开展,我市以政府“有形之手”牵好市场“无形之手”,牢牢稳住经济基本盘,推动民营经济迈上新台阶。

许昌有民营经济市场主体30万户、民营企业8.5万家。民营经济贡献了许昌75%以上的税收收入、80%以上的GDP、90%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90%以上的就业。

今年前7个月,全市市场主体数量增长10%,企业数量增长14.2%,带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6%。

许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民企遭遇市场、融资、转型等“成长的烦恼”。我市开展“四个一百”专项行动以来,重点解决民营企业生存与发展、转型与升级等问题。民营经济迎来新一轮加速发展。

禹州市恒利来合金有限公司准备上马智能喂丝球化项目,可是资金比较紧张。当地政府“第一时间”协调两家银行与该公司对接,使1000万元科技贷款在一个多月内发放到位。

针对能信热电公司在非供热季产能释放率低的问题,我市相关部门引导企业发挥现有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的作用,引进全新的腐竹生产线,释放产能。

为贯彻落实“六稳”“六保”工作部署,深化“四个一百”专项行动,我市开展了“两个行动”——民营经济“两个健康”百县提升行动和“一联三帮”保企稳业专项行动。

许昌市工商联副主席张涛介绍,“两个行动”以高质量发展为方向,以保企业、稳就业为当务之急,从县域这个基本单元抓起,推动民营经济迈上新台阶。

民营企业诉求响应平台畅通政企沟通

9月21日上午,在市工商联的一间办公室内,工作人员忙着录入台账,帮助企业解决问题。

我市在加强民营企业诉求响应平台建设过程中,筛选出800家民营企业,指导其将信息录入省诉求响应平台。市工商联完善企业诉求线上收集、线下解决机制,分级解决问题,建立问题台账,实现“两个行动”与“四个一百”专项行动无缝衔接。今年以来,许昌市、县两级共解决企业问题1300多个,解决率达95.3%。

我市建立并落实党政领导干部联系民营企业和商会制度,市、县、乡三级共有476名干部联系988家企业、95家商会。同时,我市建立了市级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定期召开推进会解决难题。22名市级领导联系102家重点企业和17家异地商会,开展调研、谈话90多次,解决问题200多个。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主持召开党外人士情况通报会和制造业、发制品业、建筑业、房地产业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为企业纾困解难。

首席服务官进驻民企搞定“厂外事”

对政策不了解,有人专门讲解;不知道咋拿政策奖励,有人帮你跑腿……政府相关部门安排首席服务官提供保姆式服务,你觉得咋样?

当日,许昌裕同印刷包装有限公司车间内一派忙碌的景象。“我们公司年营业收入占集团公司的1/4。”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长葛市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安排3名专职驻厂员,由1名科级干部带领,提供保姆式服务,做到“厂区内的事归企业,厂区外的事归管委会”。

与此同时,首席税务服务官制度有效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延期缴纳税款,对资金困难的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葛洲坝兴业长葛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吴本立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