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潮生活

“文明餐桌”渐成新风尚

记者 寇旭静

人无俭不立,家无俭不旺。节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人应当继承和弘扬的“传家宝”。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当下,倡导俭以养德,让节俭之美彰显现代人的价值追求,更加显得意义深刻。如今,通过多年来持之以恒的大力倡导,勤俭节约已成为我市餐饮企业、消费者的自觉行为,惜粮、节粮的好习惯蔚然成风,适量点餐、光盘行动、餐后打包已成为市民生活新风尚。

适量点餐正流行

“现在国家倡导节约新风,制止餐桌浪费。作为一名消费者,一定要做到文明消费。”9月20日,在市区兴业路某快餐店,市民王婷边打包边告诉记者,以前朋友聚餐,大家或者是碍于面子,或者是怕不够吃,会点很多菜,最后会剩下不少。现在,大家量需而点、次次光盘,以实际行动践行“文明餐桌”。

“过上好日子也不能浪费。”市民赵女士是“半份菜”的拥护者,她说,“吃多少点多少,不仅从源头上杜绝了舌尖上的浪费,而且树立了文明就餐新风尚。”

当日下午,记者在学府街一家餐饮店内看到,每张餐桌上都摆放了一个锥形转盘,贴有“文明餐桌公约”“光盘行动”等温馨提示语,时刻提醒顾客珍惜食物、减少浪费。正在用餐的市民吴冰说:“我们一般都是按照人数来点餐的。我们几个人出来吃饭,就按几个人的量去点。就是在家里,我们也是按照人数来做饭的,并会趁机教育孩子,粮食来之不易,不要浪费。”在这家店的点菜区,记者看到不少菜品标记了“小份”“半份”等字样,鼓励市民文明、节俭用餐。

餐后打包受青睐

9月21日中午,记者在市区八一路一餐饮店内看到,有七八桌人在吃饭,其中4人桌大多点4个菜,六七人的桌上有六七盘菜。从大家的点餐情况来看,都比较合理。

“你们几个人吃饭?”市民周敏在该餐饮店点菜时,服务员上前询问并建议她按就餐人数点5个菜就够了。周敏说,她与朋友经常到这里吃饭。这家店实行自助点餐,想吃什么就去点餐台拿竹简,上面有菜名,旁边有展示的菜品、分量等。这样,她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食量点餐,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该店主管告诉记者,不浪费粮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近年来,该店的服务人员都在积极引导顾客“适量”消费,做到吃饱、吃好,不浪费。店内的墙上、桌上都张贴着文明用餐标语。待大家吃完后,若桌上还有菜品,服务人员会主动询问是否打包,且店内的打包餐盒是免费提供的。

市民石广表示,他之前觉得打包很没面子,但是现在跟朋友用餐,吃不完的饭菜他会主动打包。“特别是带孩子出来用餐,我一定会不浪费一饭一蔬。”石广说,他借此机会告诉孩子“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让孩子学会感恩。

杜绝家庭餐桌浪费有小妙招儿

记者走进多位市民家中发现,为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大家总结出了不少小妙招儿。“拒绝浪费从居家的每一天开始”逐渐成为市民的生活常态。

家住祥和小区的张锦顺先生年逾七十,退休后成了家里的大厨。张先生告诉记者,杜绝家庭餐桌浪费,他们全家人都十分赞成。他的节约小妙招儿是做到“全流程”把控——合理采购食材,掌握用餐人数,少量多次购买,坚决不囤货。“这样既可以保证食材新鲜,又可以减少饭菜剩余,避免浪费。” 张先生表示。

陈杭小朋友是许昌实验小学的学生,她最近和妈妈一起研究科学配菜方案,在保证每餐营养的同时,做到餐餐“光盘”。“比如,妈妈今天买了西红柿、黄瓜、土豆和牛肉,我们中午做糖拌西红柿和土豆炖牛肉,晚上做酸辣黄瓜。这些菜的菜量正好,一天吃完,营养还丰富。”陈杭颇为得意地介绍自己的心得。

市民任秋花为了避免浪费研究了很多蔬菜保鲜的好方法。“绿叶菜容易腐烂,我会先用纸巾把它包起来,再裹上保鲜膜,这样就可以延长保鲜时间。肉呢,可以提前切成适合做一顿饭的小块儿,然后分别打包放进冰箱冷冻,这样既能避免反复解冻、冷冻造成的水、电浪费,又能保证一次吃完。”任秋花乐呵呵地说,总之就是要杜绝餐桌浪费。

此外,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在文明用餐方面,承接大型包席的餐饮店也开始行动起来,引导顾客减少菜品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