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张汉杰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推算,我国心血管病患病人数已达2.9亿,死亡率远高于肿瘤等其他疾病。每年9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为世界心脏日。
秋意渐浓,昼夜温差渐大,很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上了年纪的人要特别小心。
秋季,心血管疾病患者增多
近日,65岁的赵女士在家人陪伴下来到市中医院。她在一年前曾做过心脏支架手术,今秋天气转凉之后,便感觉胸部疼痛、憋气。经检查,天气是赵女士心血管疾病复发的重要诱因。
该医院医生徐征华表示,天气转凉后,医院心血管疾病类的老年患者增多,这与老年人的体质和天气有关。
“秋季昼夜温差大,天气忽冷忽热,易引起多种心血管疾病发作。受凉时容易使血管收缩痉挛,导致心脑血管动脉硬化斑块的不稳定,很容易引起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或脑出血等疾病的发作。气温过高时,人体的水分流失过多,血液浓缩容易使血栓性疾病增加。”徐征华说。
积极锻炼身体能防心脏病
预防心脏病要注意日常调理。徐征华建议,夏季经常补水的习惯在秋天仍要坚持,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病的人。老年人睡觉前应注意补充水分,防止入睡后血流速度下降。“每天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能更有效地预防心脏病的发生。”徐征华说,散步可以增强心肌收缩力,扩张外周血管,能起到增强心功能、降低血压、防治心脏病的效果。
“散步的时间因人而异,可以每次步行20分钟至1小时,或每日散步800米到2000米。如果身体状况允许,还可适当提高步行速度。”徐征华说,慢跑或原地跑步亦可改善心脏功能,对防治心脏病十分有益,至于慢跑的路程及原地跑步的时间应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不必强求。
关于运动的方式,针对老年人,徐征华特别推荐了太极拳。
“太极拳对高血压、心脏病都有较好的防治作用。”他说,体力较好的人可打全套太极拳,体弱或记忆力差者可以只练习个别动作,分节练习,不必连贯进行。
掌握关键救命技能
秋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高血压、脑卒中等疾病的发生率和致死率常在这个阶段大大增加。徐征华说,掌握救命技能,关键时候也许就能救自己或他人一命。
发现自己有不适时要停止一切活动,坐下或躺下休息,不能奔走呼救或者步行去医院。同时,应解开衣领、裤带,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异物,有义齿的要取下,务必保持呼吸通畅。如若是发现他人出现猝死症状时,要实行心肺复苏,为抢救患者争取宝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