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专版

“王学才班”: 炮班坚守高地,毙伤敌70余名

荣誉馆珍藏的一面“王学才班”的锦旗。 资料图片

“王学才班” 1951年6月,在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华川阻击战中,炮班班长王学才带领全班打退敌人多次进攻,坚守住了阵地。同年12月,该班被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授予“王学才班”荣誉称号。

记者 王利辉 张铮 黄增瑞

1951年6月,在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华川阻击战中,炮班奉命坚守“470”高地。班长王学才指挥迫击炮毙伤敌70余名,炮弹打完后又带领全班用手榴弹和石头打退敌人多次进攻,最终坚守住了阵地。

成为炮兵英雄的道路

王学才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小时候给地主放过羊。共产党和解放军来到他的家乡后,他积极要求进步,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解放军战士。

1950年,美帝国主义的战火烧到了祖国的东北大门口,王学才同祖国千万个优秀儿女一同奔赴朝鲜战场。他在战斗中英勇牺牲,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二级炮兵英雄”荣誉称号,生前所在的班被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命名为“王学才班”。

一七三团一营机炮连八班里,挂着一面锦旗,上面写着“奖给英雄王学才班”几个字。它标志着全班的战斗荣誉。

王学才是炮八班的班长。王学才刚分到机炮连时,加班加点刻苦练习操炮技术。他把班里的八二炮看作是自己的生命和亲密战友,一天到晚围着它转,不停地擦拭它、摆弄它,了解它的构造,熟悉它的性能和“脾气”,并把自己操炮的经验和体会传授给全班同志。连里的许多同志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老师”。

守卫“470”高地

1951年6月7日,他带领炮八班配合二连去守卫“470”高地。进入阵地后,他对全班同志说:“这个阵地,就是我们炮八班的阵地。我们要在这个阵地上打出名堂来,要做到支援步兵到底!”

王学才的两门八二炮,只剩下两发炮弹。当敌人1个团在近百门火炮、40余辆战车、7架飞机的掩护下,分4路冲向高地时,他组织炮火击退了敌人进攻。

战斗愈来愈激烈。王学才来回在两个工事阵地上穿梭,不停地鼓舞大家:“优秀的共产党员、优秀的革命战士,要经得起考验,坚决守住阵地,胜利是属于我们的!”战士们报以响亮的回答:“我们是特级英雄杨根思的传人。我们要发扬杨根思‘三个不相信’精神,人在阵地在,坚决不让敌人踏上我们的阵地半步!”他们牢牢地抓着榴弹弦,紧紧地握着榴弹,愤怒地盯着敌人。

手榴弹打光了,就用山石拼

第一次攻上来的敌人被打垮了。战士们投出最后一批手榴弹,又打垮了敌人的第二次疯狂进攻。此时,王学才已经受了重伤,但他还是不停地向大家喊:“手榴弹打光了,就用山石拼!”这喊声形成了一股力量。大家把周围的石头堆起来,准备投入下面的战斗。

王学才纵身跳出工事阵地,高呼道:“为了祖国人民、朝鲜人民,冲啊!”炮八班的战士们旋风似的卷向敌人。“杀啊!”刺刀在闪光,喊杀声震慑敌胆。

直到奉命向主阵地转移的时候,炮八班奉命坚守的阵地寸土未失。炮八班实现了战前决心,而他们的好班长王学才倒在了血泊之中。

志愿军总部为了嘉奖王学才的英雄行为,特追认他为“二级炮兵英雄”,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命名他生前所率领的炮八班为“王学才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