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资讯

霜降时节要重视保暖

农忙 晨报摄友 刘喜芳 摄

本报讯 (记者 张大弓) 进入深秋以后,昼夜温差越来越大,不光让行走在户外的路人觉得寒冷,也让待在房间的人觉得凉意明显。预计本周以多云天气为主,没有明显降水天气过程。虽然气温仍较低,但是明媚的阳光会让寒意减少几分。

霜降时节,注意下肢的保暖

上周五,我们迎来了霜降节气,这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时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霜降时节,天气逐渐变冷,大自然中的露水已能够凝结成霜。气象专家介绍,霜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寒夜里温度降至0℃左右,地面的水滴或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而成的。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初霜日期有较大差异。在我国北方,特别是东北、华北地区,霜降节气见霜较普通。气象专家表示,我市地处中原,市区最近一段时间的日最低气温还没有达到降霜的条件,所以暂时不会降霜。在霜降时节,大家要注意下肢的保暖。

关于本周的天气,预计以多云天气为主,没有明显降水天气过程。具体预报为:今天多云,10℃到23℃;明天多云到阴天,11℃到17℃。

防秋燥、防湿邪、防秋郁

霜降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专家提醒,这一时节养生保健尤为重要,养生方面防秋燥、防湿邪、防秋郁是需要做好的功课。

由于天气逐渐转为寒凉,秋燥开始明显,中医提醒,霜降养生要重视保暖并预防鼻咽干燥、口渴便秘等秋燥症状。在膳食调理上,可以多吃芝麻、蜂蜜、银耳、青菜等柔润的食物,还可以多吃生梨、葡萄、香蕉这一类水分丰富的水果。除了防秋燥外,秋季防湿也很重要,莲子、冬瓜、莲藕、山药等食材有祛湿化滞、和胃健脾的作用。

俗话说“伤春悲秋”,专家提醒,秋季不要随意打破生活规律,即使心情不好也不要方寸大乱;在饮食上可以多吃鸡蛋、猪肉、羊肉、豆类等食物,多参加娱乐活动。

宋代诗人陆游在《霜降前四日颇寒》中写道:“草木初黄落,风云屡阖开。儿童锄麦罢,邻里赛神回。鹰击喜霜近,鹳鸣知雨来。盛衰君勿叹,已有复燃灰。”这时草木凋零,风云变幻,诗人却将这衰败的景象视为自然规律,告诉大家不要为此唉声叹气。

晚秋时节的肃杀景象易引人忧思,使人意志消沉、抑郁。大家要保持情绪稳定,注意培养乐观情绪,可以外出秋游、登高赏景,以收敛心神,保持内心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