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咱爸咱妈

老人找保姆,频繁更换难称心

□ 记者 张铮

“安享晚年”被用于形容老年人拥有一个快乐、幸福、无忧的晚年生活。然而,一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却面临着频繁更换保姆的尴尬。10月16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烦恼:频繁更换保姆,却难称心

“3个月换了5个保姆,最长的做了1个多月,最短的不到1周。”家住市区万里小区的刘芳提起给母亲找保姆,不禁感叹:“给老人请个保姆咋就这么难?”

原来,刘芳的母亲患有偏瘫,父亲的生活尚且还能自理。“每天跑来跑去照顾父母,我也觉得有些吃不消。”刘芳说,于是她给父母找了个陪护保姆。

几个月前,刘芳来到市区一家家政公司,可一听说是照顾中风卧床的高龄老人,谁都不愿意去。好不容易找到了保姆,又都待不长。

刘芳说,自己给保姆开出的条件还是比较好的:“包吃包住,负责老人一日三餐、给老人洗衣服、给老人擦洗身体,不负责打扫房间卫生,月薪3500元。”但是这样的条件还是留不住人,短短3个月就换了5个保姆。

蒋先生的父母70多岁了,平时不跟子女同住,蒋先生想给父母找个保姆。他觉得,老人身体还算健康,保姆的工作量并不大,他希望保姆的工资是一个月2500元,但对方都觉得工资太低。

调查:保姆需求量大

当日上午,一家政中介公司的负责人丁兰说,现在为老人找保姆的雇主非常多,但是让雇主和保姆双方都满意的少之又少。

究其原因,丁兰认为相对于普通保姆,照顾老人的保姆工资并不低,但是一部分保姆或由于观念问题,或怕脏嫌烦,愿意照顾老人的不多。另一方面,一些老人确实比较难相处,让一些素质较高、业务能力较强的保姆为难。

采访中,我市一家家政公司的老板坦言,老人找保姆堪比找对象,要过好几关。儿女认可,自己同意,看着顺眼,双方还要能谈得来。磨合期最难熬,不是雇主投诉,就是保姆抱怨工作难干。

另外,来应聘保姆的大多是农村妇女或外来务工者,找保姆的又多是拿退休金的人,双方的文化和习惯差异,也是导致保姆难找的根本原因。

期盼:培训上岗,双方有保障

市民张红英的公公常年瘫痪,大小便失禁,作为儿媳照顾起来也不方便。他们夫妻商量后决定雇人,3年换了8个保姆。

“保姆都挺好,干活儿也都行,就是不懂护理。我只能花高价请护工,但在经济上实在有些吃不消。”张红英说。

记者了解到,保姆大多年龄在40岁至55岁,想让其花钱培训学技能,几乎没有可能。

这种情况导致无技能的保姆只能做饭、做家务,而有技能、身体好的保姆越发受欢迎。

市民周培建议,保姆培训上岗,让保姆不再难雇,让老人晚年生活更幸福。

另外,大多数人在雇保姆时多是口头商议,出现纠纷,相互扯皮,保姆难维权,雇主利益也难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