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许都闲情

小青柑上为什么有“白霜”?

近年来,柑普茶逐渐风靡南北方,成为代替花果茶的绝佳饮品之一。特别是小青柑,它更是迅速成为茶界的新宠。

随着柑普茶市场的日益增大,品饮者越来越多,许多茶友手中存放有柑普茶。越来越多的茶友反映买回来的柑普茶或存放后的小青柑表面有一层“白霜”。“白霜”究竟是什么,是茶叶发霉了吗?

“白霜”不是霉变

“白霜”其实是新会柑皮经过生晒或低温烘干后,在存放过程中释放出来的柑油形成的结晶。

这个结晶跟我们平时爱吃的柿饼、话梅、地瓜干等果肉形成的“白霜”原理类似。

与“果霜”的叫法不同,在陈皮之乡新会,小青柑的“白霜”被称为“脑晶”或“柑油晶”。

“白霜”的主要成分是柠檬烯,为挥发油析出物,是无色油状液体,有类似柠檬的香味,具有良好的镇咳、祛痰、抑菌作用。

柠檬烯易挥发。在密闭环境下长期储藏,这些物质会缓慢析出至柑皮表面并氧化为白色物质,形成“白霜”。所以,小青柑表面的“白霜”是一种具有很强保健功效的物质,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干咳、咽炎等。

“白霜”形成的原因

“白霜”的形成跟新会柑皮的生长环境、柑皮的厚薄、柑油含量、加工工艺和存放环境等因素有关。

新会的地理环境较独特,洪水、潮水、海水在此融通。并且,新会有海水倒灌现象。这使得新会陈皮拥有丰富的水分、沉淀机质、海水盐分等。大多数情况下,只有新会核心产区的青皮才会有“白霜”的现象。越是核心产区的柑果,柑皮上的油包越多,起的“白霜”也就越多。

要产生“白霜”,必须保证小青柑表面油囊的活性。小青柑的油囊一旦遭到破坏就难以产生“白霜”,小青柑的价值也随之降低。如果要保证油囊的活性、完整性,只能通过反复日晒和低温长时间烘焙的工艺。这样,小青柑表面才会析出“白霜”。

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下,“白霜”不会出现。一般情况下,“白霜”会在挥发油含量丰富的小青柑上出现。挥发油含量较少的成熟柑果较少出现。因为随着柑果的成长,柑油的含量会逐渐降低,从而转化为糖分。

如何区分“白霜”与霉变?

霉变大多是运输或保存不当引起的。怎样区分“白霜”与霉变?

“白霜”通常呈白色,而霉菌通常呈褐黄色或者墨绿色。起“白霜”的柑皮不会产生异味,闻起来还是柑果的香味。霉变的柑普根据霉变程度有霉味、苦味、馊味等令人不舒服的异味。

存放柑普茶的区域也很有讲究。既要远离湿度大、温度高、光线直射的地方,也要远离杂味大、有油烟的地方,不需要放冰箱。 (晨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