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实盈野,菊桂飘香,又到深秋。这个季节该如何呵护身体,为健康加分?
补气血、养肾、护阳
时令逐渐进入深秋,阳气由升浮逐渐趋于沉降,生理功能趋于平静,由于气候逐渐转凉,此时是易发病的时节。传统中医认为,人体需要储备充足的气血和阳气,才能对抗接下来到来的严寒。补气血、养肾、护阳是这个阶段养生的三个关键词。
从中医角度讲,气的主要功能是推动、温煦、防御、固摄和气化,即具有推动血液、津液的生成与运行,推动脏腑组织的各种生理活动的作用。血对人体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濡养,它携带水谷精微运行周身各器官、组织,为机体提供能量。
随着天气越来越冷,万物蛰伏,养生原则应以不过度耗上、不扰动阳气,使体内阳气得以潜藏为根本,称之为“护阳”。
如何做好“补、养、护”
引起气血不足的原因很多,与五脏六腑的功能关系密切,尤其是脾胃功能。不良的生活习惯也能引起气血不足,比如经常熬夜。气血不足的表现有虚胖、面色恍白、视物模糊,活动后气短等。
秋冬寒冷,寒为阴邪,容易伤阳。肾阳是人体阳气之本,对脏腑起到温煦、生化之效,如果肾阳不足,会出现精神疲惫、腰膝冷痛、体寒肢冷、小便不利等症状。护肾阳,一般建议采用平补之法,即尽可能选择药食同源的食物调养,如莲子、龙眼、桂圆、核桃等坚果;再则黑色入肾,大部分黑色食物都有补肾之功,所以日常饮食可多吃些桑葚、黑豆、黑芝麻、黑米等食物。如果通过专业医师辨证,确实存在肾阴虚或肾阳虚的情况,可适当使用药物调理。需要提醒的是,健康人群不要自行服用药物。 (晨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