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鉴赏·收藏

鼎立中华 浩气长存

——钧瓷作品《中华基因鼎》赏析

《中华基因鼎》

□ 记者 王增阳 文/图

文字是文明诞生的标志,汉字经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简化字一路变革绵延至今。甲骨文传承数千年,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源泉之一。一代又一代甲骨文学者潜心研究、甘于寂寞,为甲骨文的收集整理、研究考释和保护传承作出重要贡献。而鼎则是青铜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器物,贯穿了整个青铜时代。在1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鼎从一件生活用器逐渐走向政治舞台,成为国家政权的象征。

甲骨文、鼎、钧瓷,这些在不同时期都曾闪耀中国的器物,如果融合在一起,将会有怎样的艺术火花?由吴大强、魏峰、秦璞、陈高潮、王建勋等创作,河南宇宝钧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制作的《中华基因鼎》,也许能够从一个方向回答这个问题。

该钧瓷作品又称《汉字基因鼎》,规格严谨、造型大气。作品器型整体来源于商周时期的青铜鼎文化,由著名甲骨文专家、学者魏峰参与设计和布局甲骨文。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驻会副主席罗杨为作品题词“鼎立中华 浩气长存”。鼎的上部分题写有甲骨文“中华基因鼎”,四周以图腾浮雕装饰。鼎身之上有56个乳钉,代表56个民族,鼎的下部分以浮雕形式书写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甲骨文的讲话。而清华大学教授秦璞设计的神鸟抱珠、二十八星宿,则寓意祖国蒸蒸日上、繁荣昌盛。

该作品将甲骨文与钧瓷有机结合,彰显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体现了华夏历史的厚重。这些文化元素的完美结合,充分反映了中国泱泱大国的恢宏气势和厚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