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王增阳 文/图
一段时间以来,从成都国际茶博会的大师作·大国茶器精品展到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茶器具文化委员会成立大会,都有钧瓷茶具和钧瓷创作者的身影。由曾经的星星之火到现在的燎原之势,10余年的时间,钧瓷茶具另辟蹊径,异军突起,闯出了属于自己的崭新天地。
作为钧瓷行业当前的明星产品,钧瓷茶具彰显了1000 多年来钧瓷在传承发展中不断融入时代特色和审美情趣的创新之路。不管是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成长起来的青年钧瓷创作者,还是耕耘数十年的知名钧瓷大师,在探索钧瓷艺术发展多样发展路径时,钧瓷茶具成为他们展现艺术风采的又一绝佳载体。如今,神垕大大小小的窑口,或多或少地参与了钧瓷茶具的创作。
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孔相卿以《中原壶》系列为钧瓷茶具开拓道路,到如今百花齐放,在钧瓷茶具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一批极具个人艺术风格的创作者。李建峰、翟群、白胜利、杨鹏飞等,以钧瓷茶具为载体,不断丰富钧瓷艺术的创作形式和文化内涵。
在孔相卿看来,生活成就器物,器物服务生活,钧瓷茶具面临着如何实现艺术品生活化、实用瓷艺术化的问题。走进大众生活是钧瓷产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而钧瓷茶具正是钧瓷进入大众生活的载体。现代人适应了泡茶的饮茶方式,必然有相关的茶具。如今,在《中原壶》的引领下,钧瓷茶具已渐成规模,形成产业,工艺品质不断提升,釉色更加丰富,造型也越来越多。
一把灰灰的泥巴,经过钧瓷艺人的巧手打造、炉火的炼制、神奇的窑变,如凤凰涅槃般成为一把或五彩渗透、鬼斧神工,或古朴雅致、温润如玉的钧瓷壶。在钧瓷茶具领域,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李建峰不断探索,创作了极具个人风格的钧瓷茶具作品。其创作的壶或古朴厚重,或典雅庄重,或精巧雅致,图案自然,具有年代感,饱含文人气质。
“在钧瓷茶具的发展热潮中,有不同的发展路径。我们要坚持的一个原则就是钧瓷茶具一定要有钧瓷的内涵和风格,要摆脱其他瓷区的影响,创作出属于钧瓷的特色。”李建峰说,钧瓷艺术一直在向前发展,钧瓷人掌握的东西越多,就越能体会到钧瓷艺术的魅力。想要有所提升,就要不断地做东西,在实践中整体把控钧瓷烧制的环节。工艺的精细化一定要体现在细节上,要让钧瓷作品带有创作者的艺术风格。
作为钧瓷茶具领域的青年创作者,杨鹏飞的作品已被广泛关注。走出茶壶器型的桎梏,杨鹏飞的艺术道路越走越宽。在杨鹏飞看来,将造型与釉色完美结合,是钧瓷壶发展的必由之路。型为本、釉为魂的制瓷理念,在钧瓷茶具上同样适用。杨鹏飞原创的《人和壶》《汉魏风》等一系列融独特文化内涵于钧瓷茶具的作品,在钧瓷茶具领域留下了深刻的印迹,也收获了一大批粉丝,且屡获大奖。
从模仿到原创,从跟随到引领,越来越多的钧瓷茶具创作者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他们有的充分借鉴古代茶具造型设计经典案例,并加以创新,探究不同朝代茶具的功能、风格的演变和成因,探索中国优秀传统器物的设计思维、传统造物审美与现代设计的结合方式,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钧瓷茶具创作;有的通过与多种艺术门类结合,创新烧制钧瓷茶具;有的探究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将时代特色融入钧瓷茶具。不同的探索路径,造就了如今釉色各异、器型多样的钧瓷茶具作品,也为钧瓷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持。
在保持钧瓷艺术特性的同时,钧瓷茶具以实用器的身份,走入寻常百姓家。随着多年的发展,钧瓷茶具在工艺上、釉色上、器型上、装饰上和艺术价值上都实现了长足进步,也让更多人通过钧瓷茶具了解和认识了钧瓷。钧瓷茶具通过与当下审美情趣紧密结合而美化生活,正在深入中国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