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健康许昌

防治贫血 从饮食补铁开始

■ 记者 刘地委

定期体检,是及时知晓身体健康状况最简单的方法。其中,血常规检查在全身体检中是基本的体检项目。它可以发现全身性疾病的早期迹象,比如是否贫血、是否有血液系统疾病等。

“贫血是我国居民常见疾病之一,特别是5岁以下儿童、孕妇和老年人是高发人群。”10月30日,许昌市中心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田锦芳表示,贫血的种类很多,除了一些疾病因素造成的贫血外,缺铁性贫血是比较常见的一类。

铁是人体内微量元素中含量最多,维持机体主要代谢所必需的重要生命元素。儿童缺铁可导致身体发育受阻,损害认知能力,还可能引起心理及行为改变,降低身体的抗感染能力。孕期贫血可能导致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及胎儿死亡。老人贫血可使免疫力低下,损害认知功能及运动能力,对心脏及消化系统不利。

食物中的铁分两类:血红素铁和非血红素铁。田锦芳介绍,血红素铁主要来源于动物,非血红素铁主要来源于植物。因非血红素铁易受植酸、草酸、多酚类等影响,人体对非血红素铁的吸收利用率较低,而对血红素铁的吸收利用率更高。一般而言,肉的颜色越红,所含的血红素铁越多。心、肝、肾等内脏和动物血中的血红素铁含量最为丰富。

满6个月的婴儿要及时添加富含铁的辅食,如开始添加的铁强化米糊,之后的蛋黄、肝泥、肉泥等。2至5岁既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也是培养孩子良好饮食习惯的关键期,应确保平衡饮食、规律就餐、不偏食、不挑食。

育龄妇女在备孕期除了补充叶酸外,也要确保身体的铁储备。饮食中的铁应多从猪、牛、羊等红肉及动物血、肝类中摄取,多吃新鲜蔬果。

很多老年人偏向于吃素,但随着年龄增长,肠胃的消化吸收能力及骨髓的造血功能都在下降,饮食中铁、叶酸等营养素摄入不足更易加剧贫血。所以,老年人应注意荤素搭配,适当增加动物肝、血的摄入,烹调上多采用蒸、煮、炖等让肉质软烂、易消化的方式,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果蔬,促进铁的吸收;进餐前后1个小时避免饮浓茶、咖啡等影响铁吸收的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