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进程已经过半

进博会亮点:防疫成热门 生产“数智化”

11月9日,在技术装备展区NACHI展台,两只机械臂分别演示码垛、拆垛。

新华社上海11月8日电 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进程已经过半,展示体验精彩纷呈,采购签约高潮不断。这场盛会和过往两届有什么不同?新华社记者现场体验,带你发现进博会的“高光点”。

1 . “首发首展”新品有400多项

从红心奇异果到家用定制化妆品,从最尖端的医疗器械到最高效的燃气发电技术……第三届进博会开幕以来,新品发布区高频“上新”。据不完全统计,进博会上“首发首展”新品有400多项。

“不知道第一届进博会是什么,第二届抢着报名参展,第三届掏箱子底也要把最好最新的产品送到进博会。”很多展商有这样的感慨。

只需5秒钟,一张废纸变成崭新的再生纸。技术装备展区,爱普生的无水再生纸系统一亮相,就吸引了众多目光。爱普生这套“打印—再生—打印”的闭环解决方案,为全球首创。

通用电气是进博会的“三朝元老”。本届进博会,通用电气首次以双展台形式参展,还带来了“三大首展、两大首发”,包括最高效的燃机、单机容量最大的陆上风机。

2 . 首次设置公共卫生防疫专区

第三届进博会的医疗器械和医药保健展区,堪称整个展会最火爆、最具科技含量的展区之一。整个展区300多家参展企业,有70多家是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

作为首届进博会上的“网红”,来自美敦力的世界最小的心脏起搏器,在第三届进博会上展出了第二代产品。其外表依然如胶囊般大小,重量只有2克,但适应人群比例从原来的30%扩大至70%。

今年进博会的医疗展区首次设置公共卫生防疫专区,刚开始规划展览面积2000平方米,后来一再扩展,目前是当初规划的6倍。

新冠肺炎疫苗是公共卫生防疫专区的焦点。尽管没有具体的实物,但包括阿斯利康、默沙东、复星医药等企业都在进博会上公布了最新的研发进展。

3 . “数智化”生产生活奔涌而来

走进进博会现场,一个突出的感受是,几乎所有的展区都在拥抱数字化技术、智能化应用。“数智化”生产生活正在加速朝我们走来。

日本欧姆龙公司的展台上,展出了一款看似普通的家用电子血压计。其实,这款血压计不简单,不仅可以独立完成血压、房颤两个与中风相关的重要指标监测,而且可以将测量结果通过应用程序上传,帮助医生跟踪数据变化实现精准诊断。

在三星展台入口处两侧,各有一台超大尺寸的显示器,铺满整面墙。观看足球赛直播,仿佛自己就在现场。更牛的是,这款产品还能“变形”,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定制。

数字化不但方便了需求端,而且让供应端更加“耳聪目明”。强生消费品中国区总裁邓旭表示,中国是强生消费品在全球第一个超过50%的生意来自线上的市场,强生希望向全球输出来自中国的数字化实践成果。

4 . 展品变商品,展商变投资商

会场内交流签约,会场外辐射带动。通过推动展品变商品、展商变投资商,进博会加速释放其溢出效应。

在食品及农产品展区,一只3.5公斤重的波士顿龙虾颇为吸睛。这些龙虾从加拿大“坐专机”抵达中国,最快48小时即可“飞入寻常百姓家”。

推动展品变商品,各方一直在努力。赛诺菲的创新药“达必妥”,去年在进博会首秀后,以“闪电”速度向中国奔跑,比原计划提前2年获批,仅用25天实现从获批到供药,刷新了生物制剂在中国的上市速度纪录。

一批看好中国市场的参展商,选择在中国扩大产能。进博会首日,浙江省就传来好消息——在一场与欧洲领军企业的对接会上,该省签约外资项目61个,总投资达109亿美元。

5 . 联通中外市场,助力“双循环”

进博会就是“买买买”吗?非也。

今年的进博会现场,出现了密集的“签约潮”。中外企业在多个领域共谋合作、共享机遇,共同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6日来到波士顿科学的展台,见证该公司和深圳市中科微光医疗器械技术有限公司签约。“在冠脉介入影像领域,外资企业和本土企业的战略联合尚属首次。相信双方能够利用各自优势,为患者带来更加完善的治疗方案。”

“这届进博会给我最突出的感受是,大家不是简单签个采购单。很多国内企业都是一把手带队过来,除了参观展台外,还要去我们的工厂考察,谋划更深层次的合作机会。”ABB机器人业务部中国区负责人梁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