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关注

小村有了便民服务站

□ 记者 王志鹏 李嘉

徐克兵为83岁的程伦进行高龄补贴认证。记者 王志鹏 摄

11月5日8时,城角徐村的文书徐克兵像往常一样,准时打开村部便民服务站的门。坐到工作位上,他立刻开始整理村内80岁以上老人的资料。

翻看了一会儿,他拨通了一个电话:“喂,娘,这个月的高龄补贴认证,你咋还没来做啊?”

“咦,你看看,我这脑子糊涂了,叫这事儿忘了。”

“那咋弄?不中我过去一趟,到恁家给你认证一下?”

“不用,不用!我这就过去,你别跑了。”

“记得拿身份证啊!”徐克兵提醒道。

“中,中!忘不了!”

不多时,一位老太太出现在便民服务站门口。徐克兵热情地将她迎进屋,打开手机上的认证系统,根据提示音给老太太进行认证。

“娘,摇摇头!”

“娘,眨眨眼!”不到一分钟,认证完成了。

“这位大娘叫程伦,今年83岁。”徐克兵介绍,高龄补贴认证每月一次。城角徐村80岁以上的老人有29人,像程伦一样腿脚好的一般自己到村委会认证,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需要上门认证。

“苗华,恁爸妈这个月又该认证了。”徐克兵又拨通了一名村民的电话。

“克兵,俺爸前两天摔住了,现在没法儿去村委会。”

“严重不严重?用不用往城里看看?”徐克兵关心地问。

“看过了,在家静养就中了。”

“好,那你别管了,我一会儿去恁家,给俩老人认证。”徐克兵爽利地说。

挂断电话,徐克兵跟与他一起值班的村委会主任徐全成打了声招呼,向徐苗华家赶去。

走进徐苗华父母徐书臣和张秀枝的房间,徐克兵看见徐书臣坐在床边,赶忙上前询问:“能不能坐?不能坐躺着也中。”

“没事!躺几天了,坐起来更舒服。”徐书臣笑着说。

徐苗华拿出两位老人的身份证。徐克兵拿出手机,为两位老人进行了认证。

“便民服务站,是为贴心服务群众成立的。”徐全成介绍,该村的便民服务站于2016年开始运行,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

城角徐村村“两委”成员共6人,两人一班,每天8时至12时、13时至18时在便民服务站值班,确保群众到便民服务站能找到人。

“有规定的上班时间,实际上一忙起来也不说啥时间了。”徐克兵说,2016年,便民服务站成立时,每天都有很多群众上门咨询政策,办理低保、医保等手续。为了让群众少跑路,村里依托便民服务站建立了3个微信群,每天在群里宣传扶贫政策,同时将办理各类事务需要的证件、手续发送到微信群里。村民按照要求准备好相关手续,跑一趟就能办成事情。

此外,便民服务站开展业务代办项目,需要到镇政府办的可以交到村里,由村里统一到镇里办好,为群众节省了不少时间和精力。

“经过几年的发展,我们的便民服务站运行得已经比较成熟。”徐全成说。该村便民服务站主要的功能有组织贴近、服务贴近、文化卫生贴近3个方面。

“去年新农合、新农保缴费过程中,村委会以提前入户、开广播、发微信、打电话等方式做好宣发工作,对年龄大、行动不便等村民开展上门服务,最终做到一户不落、一人不落,获得村民的一致好评。”徐全成说。

同时,城角徐村还利用便民服务平台开展文化医疗服务,不定期开展乒乓球、篮球、广场舞、棋牌、书法、戏曲比赛、展演等活动,丰富村民的文化娱乐生活,还积极协调区安正医院、爱尔眼科等医院的专家定期为村民进行体检、诊断。

徐全成说:“今后,我们在继续保持现有服务水平的基础上,还会继续深入了解群众的困难,尽力满足群众的需求,用贴心的服务换取群众真心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