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张汉杰 文/图
11月7日是立冬节气。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锻炼本来是件值得提倡的好事,但是在寒冷的冬季,老年人如果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盲目锻炼,很可能会适得其反,损害健康。相关人士提醒,冬季老年人锻炼一定要注意方式、时间、强度和自己的身体状况,避免在锻炼中出现危险。
晨练最好在日出之后
立冬之后,要逐渐养成多睡一会儿的习惯,养护阳气。《黄帝内经》中指出:“冬三月,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意思是,人们应该早睡晚起,等太阳出来后再起床。立冬后,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睡个懒觉也是可以的。
市中医院养生堂专家徐征华指出,老年人锻炼时间不宜过早。时间过早,气温偏低,很多老年人无法适应,特别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很可能会因此引发病症。另外,清晨雾霾比较大,PM2.5指数高,空气质量差,容易引发呼吸道疾病,最好在太阳出来以后再进行锻炼。
另外,要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饭前或饭后锻炼。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空腹锻炼有可能导致低血糖,有必要时,运动前要补充适量糖水,防止脱水。如果体力充足,运动后再吃饭更有助于消化和吸收。一般运动后休息30分钟以上才能进食,切忌运动后立即吃生冷的食物。运动后不要立即坐下或躺下,以免引起“重力性休克”或其他不适。
运动前热身10分钟至30分钟
“晨练时,要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虽然中老年人没有特殊限定的运动项目,但选择的运动项目应相对柔和。”徐征华说。一般来说,老年人选择各个关节、各部分肌肉都能得到较好锻炼的运动项目比较好,如慢跑、快步走、打太极拳等,最好不要选择运动强度过大、速度过快、竞争激烈的运动项目。
室外锻炼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衣服要根据情况增减,过多、过少都不宜。锻炼后如果出汗应该把汗擦干,不能用身体捂干,否则汗液蒸发时会带走热量,人会感到全身冰凉,容易感冒。
徐征华提醒老年朋友,运动前最好进行10分钟至30分钟的热身,比如慢跑、拍打全身肌肉等,然后进入运动状态。有病的老人要带上对症的抢救药物,如扩张血管的、预防冠心病突发的。如果在运动中觉得自己突然开始心慌、胸闷、出虚汗,应该停止运动,就地休息,千万不要硬撑。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老年人身体状况不太好,例如有发烧、感冒等症状,就应该避免锻炼。若前一天晚上没休息好,也尽量不要进行锻炼。
老年人要提防三种疾病
中医主张立冬后的养生重在藏,宜避寒就温、歙阳护阴,以使阴阳相对平衡,防御疾病、健康度冬。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尤其要护好头部、手部、脚部;外出时戴手套、帽子、围巾,穿大衣;睡前用热水泡泡脚;刮大风时最好不要迎风行走。徐征华提醒,立冬后,老年人应提防中风、心梗和流感等三种疾病“伤身”。
中风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在寒冷的冬季更易发生。老年人多有高血压,一遇上寒冷天气,身体就适应不了,血压便随之升高,就有发生中风的危险。
心肌梗死也是老年人冬季的高发病。人体受冷刺激后,由于血管收缩,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容易诱发心绞痛,若措施不力,会发生心肌梗死。老人冬季感冒,若治疗不及时,就容易诱发多种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如肺炎、肺心病、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在寒冬季节,老年人要注意加强耐寒锻炼,调理好饮食,最好每天用热水洗脚,以增强免疫力,防止流感发生。
在饮食方面,立冬后在饮食调养上要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古训,随四时气候的变化调节饮食,少食生冷食物,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