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关于饭后习惯的谚语有很多,但这些做法未必正确,照做反而可能有害健康。
刚吃完,是坐着、躺着还是散步?
吃完饭就坐,据说容易长肉;吃完饭就活动,容易消化不良,甚至听说会导致“胃下垂”。
刚吃完饭到底应该怎么做?
忌:立刻运动。有些人觉得吃饱了运动一下刚好可以消食。其实,刚吃完饭就剧烈运动,会有一部分血液集中到运动系统,延缓了消化液的分泌,容易诱发功能性消化不良。
饭后马上运动对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胃下垂及做过胃部切除手术的人群尤其不利。
忌:马上睡觉或躺下。吃饱了就躺下,不仅容易诱发胃食管反流等肠胃疾病,还容易长胖,也不利于控制血糖。白天进餐后不宜立即卧床,晚上睡前2小时至3小时不宜再进食。
宜:小坐一会儿。为了确保心、脑等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进餐后最好不要突然起身,以免引起心脑血管供血不足。比较保险的做法是,吃完饭在原位小坐十几分钟,然后再起来走动。
宜:10分钟后慢步缓行。如果想散步,建议饭后休息至少10分钟再进行,若吃得过饱则需适当延长休息时间。饭后散步应该缓步慢行,走路的速度适合控制在每分钟30步左右。
此外,吃水果、喝浓茶、吸烟、开车等行为最好在饭后30分钟以后再进行。
餐后半小时,黄金养生时间
说起饭后养生,三餐后半小时才是黄金保养时间。
早饭后半小时:吃水果、漱口、按摩。吃点儿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如猕猴桃、樱桃等,然后漱口,做叩齿、转舌运动,以健齿洁龈,增强口腔咀嚼能力。
老人还可用手反复按摩膝关节,帮助胃经通畅。用十指代替木梳,从前往后、自下而上梳头,按摩头部的百会、后顶等穴位,有醒脑的作用。将两手手指对揉按摩,也能起到提神醒脑的作用。
午饭后半小时:喝酸奶、打盹、晒太阳。午饭不要吃太饱,不然影响心脏正常的收缩和舒张。餐后喝杯酸奶。餐后半小时可以打个盹,或者午睡半小时。
如果太阳不是太强烈,老人可短时间晒晒后背,帮助身体合成维生素D,促进钙质吸收,预防骨质疏松。
晚饭后半小时:散步、泡脚、按摩。晚餐后散步30分钟左右,可增强胃肠蠕动,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脂肪堆积。泡脚能使肾经、肝经都得到养护。脚底的涌泉穴是肾经的首穴,经热水刺激后,可消除一天的疲劳,补充肾气。
泡完脚,可用双手掌心轮换着对脚进行按摩揉搓,还可请家人帮忙,自上而下捶叩背部,能改善内分泌、宁心安神、促进睡眠。
(晨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