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张铮 通讯员 彭加林) 建安区镜湖花园每个周六定时开展“资源回收日”活动,每次能收到不少“垃圾”。11月9日,记者从市城管局了解到,借助“互联网+”的东风,资源回收的推广与实施在多个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小区“落地开花”。
11月7日,周六,在建安区镜湖花园、尚品园、北海龙城等小区,建安区组织开展了“资源回收日”宣传活动。居民用“垃圾”换取小礼品,不仅有意外收获,而且保护了环境。这是镜湖花园业主赵芳的切身体会。她只需要在家里阳台的角落里设置一个“垃圾”存放点,用一个大纸箱装以前直接扔进垃圾桶的“垃圾”。
这些“垃圾”中有不要的纸箱,有不要的宣传促销彩页,还有不要的空酒瓶……周六,赵芳或其家人就会把这些“垃圾”分类装好,拿到小区的资源回收点。
在这里,工作人员用特制的秤称重并扫二维码,然后赵芳订阅的微信公众号账号上就会增加相应的积分。凭积分,赵芳可在资源回收点换取洗衣液等小礼品。
除了垃圾分类投放外,“资源回收日”里还开展各类现场活动,并有接地气、饶有趣味的互动环节,受到了小区居民的欢迎。不少居民以身作则,践行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行动,积极参与“资源回收日”活动,不仅自己成为“环保达人”,而且带动家人、邻居参与,共建美丽许昌。
“移动互联网+垃圾分类”的方式,不仅融入了居民生活,而且吸引了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据了解,2019年6月,我市启动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目前,共配套智能分类回收箱60多套、垃圾分类投放桶10760余个,生活垃圾分类试点达到187个、覆盖居民达15.24万户,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35%,初步建立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全链条处理体系。
下一步,我市将依托产业园建设,积极探索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和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两网融合”,严格按照“四分法”理顺规范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操作步骤,逐步形成完整的闭合链条,实现生活垃圾变废为宝、循环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