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张铮
扫不明白的二维码、搞不清的线上办理、看不懂的数字电视、玩不转的智能手机……数据时代,互联网带来的种种便利在点亮许多年轻人生活的同时,为一些老年人创造出不少“鸿沟”。11月15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社会各界正通过各种方式,帮助老年人融入数字化时代,使其享受智能便捷生活。
不习惯用智能机
看到“更新”就怕
当日上午,记者在市区文化路见到了正在卖菜的陈俊丽。今年62岁的陈俊丽2年前就学会了使用微信,微信支付、发朋友圈、视频语音聊天儿都已经熟练掌握。但智能手机对她而言,最主要的功能依然是与人沟通交流。
“智能手机经常出现‘更新’,我不敢点,怕点错。”陈俊丽坦言,她不会玩抖音等视频类APP,手机里除了微信APP外,没有其他软件。
前不久,肖老伯收到女儿送来的智能手机。“这样,我每个月到医院做理疗就不用愁了。”此前他进出医院门诊大楼遇到了麻烦。根据医院规定,进出医院需要出示“健康码”。他用的是老人机,只能打电话、发短信,无法安装手机软件。
对75岁的肖老伯来说,字体大、功能简便、自动报时,是他选择老年机的理由。今年受疫情影响,“健康码”成为前往一些场所的必备条件。肖老伯发现,没有一部智能手机实在不方便。
开展培训
教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
“如果在外边上网,可以点击‘移动数据’;如果在家上网,可以点击‘WLAN’。”当日上午,在中国移动许昌分公司营业厅,工作人员指导李红霞使用智能手机上网。李红霞今年65岁,来该营业厅办理业务。她不会用智能手机,工作人员就手把手地教她下载使用微信、注册和使用“健康码”。
“我们开展过培训,以便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机。”大同社区的负责人说。不过,仍有部分高龄老人不会操作智能手机。他们遇到困难时就向社区工作人员求助。比如,眼下敬老卡的年审工作正在进行,老人其实可以足不出户使用手机完成年审,但有些老人不会操作,就把敬老卡交到社区,让社区工作人员代为办理。
记者发现,为帮助孤寡老人与行动不便的老人,不少社区推出了代办跑腿服务,极大地方便了社区居民。
社会智能化水平的日趋提升,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不过对老年人来说,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采取线上与线下培训的方式,指导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操作微信、支付宝等较常用的软件,目的是帮助老年人融入数字化时代,消除被科技隔离的孤立感,享受智能便捷的生活。
帮父母跨越“数字化鸿沟”
也是一种尽孝
移动互联网带来了生活的高效、方便,订餐、叫车、购物等,手指点几下屏幕就可搞定。然而,很多老年人对操作手机心有余而力不足:明知道网上交水电费方便省事,可因为不会操作,只能跑营业网点,费时、费力;渴望与儿女通过网络沟通,可因为不懂微信操作,只能望“网”兴叹……
为了帮老人跨越这道数字鸿沟,“80后”男孩儿张明制作了一份图文并茂的“微信操作说明书”。老人对着手绘图示和文字解说,就可以一步步学会微信操作。张明的孝心,让网友直呼“满满的都是爱”,纷纷表示要把“微信操作说明书”带回去给父母学习。
对此,我市心理咨询师王利霞告诉记者,帮老年人迈过“数字鸿沟”是一道社会必答题,是时代之需。眼下数字经济正在向我们走来,老年人成为数字经济的“边缘人”,无论从哪个角度上讲,都与时代“不合拍”。
时代不同,孝心的表达方式也不同。身处移动互联网时代,教会父母使用手机,是一种建立在懂老之上的孝心。小时候,父母传授给我们知识,带我们认识这个缤纷的世界;如今,我们长大了,也该进行必要的“知识反哺”,帮父母跨越“数字化鸿沟”,牵着父母的手走入精彩的网络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