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健康许昌

“刀尖舞者”齐聚,助推小儿外科技术提升

本报讯 (记者 刘地委) 人们把外科医生称为“刀尖舞者”,每一次刀尖划过都关乎生死,小儿外科也不例外。为进一步提高我市小儿外科的诊疗水平,促进小儿外科学科发展,11月22日,许昌市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诊治研讨班暨许昌市医师协会小儿外科学组第二次学术会议在许昌市立医院举行。

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近年来小儿外科的新进展、新技术进行学术交流,为小儿外科学科发展建言献策。本次会议共有7万余人线上观看。

许昌市立医院常务副院长、许昌儿童医院院长王晓莉在致开幕辞时表示,近年来,我市儿童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保证了儿童健康成长。此次会议给我市小儿外科医务工作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为小儿外科诊疗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许昌市医学会秘书长苗遂亮肯定了许昌市立医院小儿外科团队近年来开展的各项工作,并指出医务人员不仅要深入研究常见疾病,还要打破遇到的瓶颈与壁垒,采取以患儿为中心,多单位、多学科协同攻关的工作模式,积极开展学科之间的交流、合作和融合。

小儿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是胚胎时期后肠发育障碍导致的消化道畸形,是小儿肛肠科的常见病,临床表现为正常位置没有肛门。不伴有瘘管的肛门直肠畸形常发生在患儿出生后,临床表现为24小时不排胎粪,腹部出现进行性肿胀,还有呕吐症状。这是一种先天性发育异常,必须尽早进行手术治疗。

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普外科主任、主任医师、特级专家陈亚军在讲话中指出,小儿外科在国内属于新兴专业。随着疑难杂症患儿不断增多,如何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成为摆在广大医生面前的现实问题。小儿外科医生不仅要救治生命,还要关注患儿远期的生活质量和切口的美观、隐蔽。近年来,小儿外科微创技术得到长足发展。他希望参会人员通过交流、学习,进一步提升许昌小儿外科的技术水平。

当天,陈亚军以《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诊治环节若干问题的思考》《小儿罕见及少见消化道先天性疾病的诊治》为题,天津市儿童医院普外科主任詹江华以《胆道闭锁Kasai术后重点监测指标及处理原则》为题,南开大学附属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移植中心儿童器官移植科主任高伟以《儿童肝移植的长期生存问题》为题,许昌市立医院小儿外科主任张根岭以《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诊断与治疗》为题,共话小儿外科新技术。

整个现场学术氛围浓厚,台上专家激情洋溢,台下听众如痴如醉。此次会议促进了许昌及周边地区小儿外科领域的深入交流,推动了小儿外科学术研究与应用实践的深化,加强了许昌市医师协会小儿外科学组各成员单位的团结协作,让与会人员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