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寇旭静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育儿观念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市民认识到陪伴孩子的重要性,寓教于乐的亲子活动成了父母表达爱意、提升幸福指数的最佳载体。
11月22日,市民杨力家里笑声不断,女儿咪咪时而和他一起烹饪美食,时而和妈妈做手工,忙得不亦乐乎……杨力热爱美食,经常变着花样给爱人和女儿准备饭菜。当天,女儿在家,他就想借机培养女儿的动手能力。“今天,我们的食谱是水煮肉片、香炒卤牛肉、蒜香排骨,咪咪小朋友任主厨。”杨力边给女儿系围裙,边叮嘱女儿注意安全。咪咪在爸爸的指导下,剥蒜、洗菜、切肉……肉切不动,杨力就握着女儿的手告诉她怎样用巧力。
杨力告诉记者,他和爱人虽然工作忙,但坚持自己带孩子,认为陪伴能带给孩子最高质量的爱。此外,他的爱人还会抽时间陪着孩子给玩具娃娃制作衣服、设计发型,通过不同的亲子活动表达对孩子的浓浓爱意。
和杨力一样,健身教练蒋博也是亲子活动的拥护者。“嗨!大朋友、小朋友,今天运动了吗?一起动起来吧!”这几天,蒋博在抖音和微信朋友圈中发布了新录制的“跟我在家练”系列亲子活动视频,呼吁家长和孩子在家里坚持运动。
蒋博是两个孩子的爸爸。他说,以前,他督促6岁的儿子练习深蹲,总是像教练一样用要求的口吻,儿子做两个就不做了。这次,他和儿子一起做深蹲,一边做,一边指导动作要领,儿子更容易接受了。锻炼结束后,儿子还未尽兴,缠着他继续做……蒋博的女儿2岁多。他做仰卧起坐时,就让女儿坐在自己身上。他每坐起来一次,就和女儿击个掌,或碰碰鼻子……这种互动方式让孩子特别开心。
蒋博告诉记者,他们经常玩“手忙脚乱”游戏。大家手、脚着地,在地上爬,谁先摸到对方的脚就获胜。全家4个人,可以各自为战,也可以分组对抗,不同的组合可以玩好长时间。两个孩子都感到特别新鲜、有趣,积极性很高。
市民吴珊是一名自由职业者,女儿上小学六年级,有轻微的“叛逆”行为。为了缓和与女儿的关系,吴珊和爱人下了不少功夫。当得知女儿学校要求每天跳绳1000多下后,她就和爱人以锻炼身体为由请女儿参与。他们不是和女儿玩双人跳绳,就是和女儿比赛。随着运动时间越来越长,她女儿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
吴珊说,她女儿闲暇时喜欢做手工。每天作业完成后,她就会陪着女儿制作各种小玩意儿,有沙发、秋千、床、抽屉等。她的爱人虽然工作很忙,但也会趁周末时间陪女儿外出跑步,享受亲子时光。“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抽时间多陪孩子,既能表达对孩子的浓浓爱意,又能享受亲情。亲子活动是表达爱意、提升幸福指数的最佳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