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吕正子
李佩甫斩获第三届南丁文学奖的消息,在“许昌作家群”引起了强烈反响。我市作家认为,作为“许昌作家群”的领军人物,李佩甫在长期的文学创作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他以真诚进行创作,在撰文叙事中体现文学担当,在字里行间传播中原文化。
他们纷纷表示,要以李佩甫为榜样,用真诚创作,写出更多优秀的作品,打造许昌的文化高地。
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刘革雨:
在讲故事中体现文学担当
“李佩甫获得南丁文学奖,这是一件喜事,我们应当向他表示祝贺!”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刘革雨说,南丁文学奖是李佩甫近年来继茅盾文学奖后获得的另一项文学大奖,是对其文学价值的肯定。
刘革雨认为,李佩甫在长期的文学创作中,形成了独特的创作手法,在讲故事中体现文学担当。
首先,李佩甫擅长讲故事。他的作品常以广阔的视角、宏大的结构、朴实的语言,为读者构建独特的“故事世界”。以《河洛图》为例,李佩甫以巩义康百万家族人物为原形,描写了一个家族由“耕读人家”走向鼎盛发达的传奇。
其次,李佩甫注重人物精神的刻画。他的名著《生命册》,通过第一人称的写法,以主人公从平原农村走向城市的生活和心理转变为主线,勾画出近50年的社会变迁场景和身处其中的一个个生命个体的心灵变化,记录了一本厚重生动、属于很多人的“生命册”。
最后,李佩甫的作品传承中原文化。还以《河洛图》为例,婚丧嫁娶、祭河神、美食文化与豫剧等具有浓郁中原文化元素的内容,在作品中多次出现。
“李佩甫是许昌的骄傲!”刘革雨表示,作为“许昌作家群”的“领头人”,李佩甫为许昌作家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将激励更多的许昌作家尤其是青年作家,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学作品。
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李俊涛:
唯有真诚,方显作品魅力
文学前辈、许昌老乡李佩甫先生的长篇新作《河洛图》获得第三届南丁文学奖。给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李俊涛印象最深的,是李佩甫在颁奖现场,对着南丁先生的铜像哽咽着说的一段话。这段话,回忆了他与南丁先生的点点滴滴。李佩甫说得无比真诚,说出了岁月流逝,说出了师生情深。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南丁先生任河南省文联主席期间,聚拢培养的一批河南作家,目前仍是后辈还未逾越的山峰。
“我见过南丁先生,那时他80多岁,省内文学界的老老小小都直呼其名‘南丁’。大家叫得放松,先生答应得自然。但是大家都知道,他是真正的老师!”李俊涛介绍,他和李佩甫见过很多次。在他的印象中,李佩甫除了讲话、讲课外,从来没有谈起过文学、写作,普通得像城市里的任何一个人。他对待文学的态度就像一个勤劳的农民对待热爱的土地,只要能走动,每天都要下地干活儿,所有的收获都来自日复一日的汗水与劳作。
“在南丁先生铜像前的讲话,李佩甫先生充分显示了叙事的魅力!”李俊涛说,这段话无一字在抒情,无一字不在抒情,说得人眼眶湿润,也体现出他的文学创作的特色:对生活、人生真诚,不炫技,不动声色,直抵人心。
李俊涛几乎读过李佩甫的每一部作品,认为李佩甫获得茅盾文学奖之后,作品写得更好了,更沉稳、大气、放松。“李佩甫是一位不忘初心,用真诚进行创作的作家,是许昌的荣耀!”李俊涛说,许昌的作家要向南丁先生致敬,向李佩甫学习,用优秀的文学作品打造许昌文化的新高地。
许昌作家协会原副主席寇宝刚:
字里行间窥见中原人文精神
“本届南丁文学奖许昌有很大收获!”寇宝刚说,李佩甫获得南丁文学奖,另一位许昌籍作家李清源获得南丁文学奖提名奖。他们是许昌这片丰饶的土地孕育出的杰出作家,以出类拔萃的创作实绩占据河南乃至全国的文学高地。
寇宝刚认为,许昌是李佩甫构筑庞大文学世界的根据地。他以笔为犁,匍匐在中原大地上耕耘。李佩甫的作品中,人物观念、行为方式、生存状态均弥漫着浓郁的许昌气息。可以说,正是有了李佩甫以中原为背景的系列创作,作品中鲜明的中原印痕,窥见了中原的人文精神和社会风貌,孕育出很具国民特点的民族性格特征。
李佩甫总是从中原文化的腹地出发,在中原文化独特的生存环境中,以乡村与都市、历史与现实、理想与欲望并置的方式,讲述时代更迭的波澜壮阔、人性的复杂和命运的不可捉摸。他把人作为植物,精微地描述了生命的丰富情状和艰难生长的过程,在具体的社会历史语境中,对当代人所面临的困境、我们的灵魂进行洞察、反思和追问。
李佩甫的作品一贯通过对平原地域的人物性格、文化心理、思维方式进行生动阐释,敏锐地捕捉到了社会大变迁视野下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和数字经济转型中的矛盾和困惑,以及传统文明的生存方式、生存思维在融入现代文明过程中经历的各种疼痛和冲撞。
寇宝刚表示,许昌为李佩甫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李佩甫为许昌描绘了宏阔的精神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