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李翊飒) 近期,我市鲜有雨水光顾,气温持续低迷。今天,我市最低气温只有-4℃。虽然阳光在线,但是寒意丝毫不减。
你知道吗,身上这3个部位最不扛冻
“我市今天多云间晴天,-4℃到7℃。”市气象台的工作人员介绍道,“明天依然是多云天气,但是气温有所下降,为-4℃到6℃。”记者从未来7日天气预报得知,我市本周六、本周日无雨,气温方面也没有大的起伏。
冬天对有的人来说,存在一种特有的伤害,叫冻伤,手上、耳朵上,甚至脚上都会长冻疮。
冻伤不仅影响美观,还会让人痛痒难忍,严重的还会使皮肤感觉迟钝,并留下瘢痕。
寒冬季节,皮肤暴露处要多加保护,对以下3个部位来说,更加需要小心。
1.耳朵。整个耳廓除了耳垂有脂肪组织可以保温外,其余部分只有很薄的皮肤包着软骨,里面的血管非常细微,保温能力极差。
在寒冷的户外,暴露在外的耳朵可涂抹油脂保护,并佩戴柔软的耳包、帽子。如果因戴帽子或耳包造成耳部出汗,注意及时擦拭。
2.手部。如果冬天穿衣服时,袜子口、袖口太紧,易造成血液循环不畅,导致末梢循环不良。
冬天穿衣服不要太紧,手腕不能被勒出红印,以能伸进一根手指为宜;如果怕冷,可以选择袖口为针织材质收口的服装;长时间在户外活动时,可在手部涂抹护手霜。
3.脚部。许多人以为“鞋子越紧越保暖”,其实过紧的鞋子易使末梢血液循环不畅,使双脚愈发感觉寒冷,更容易生冻疮。
鞋子、袜子和鞋垫要合适,保持干燥。鞋袜大小松紧要适宜、透气性能要好。鞋子最好选较为宽松的,并注意鞋带不要系得过紧。
需要提醒的是,长期在露天环境工作的人,可佩戴手套、口罩、帽子、围巾等。还应加强锻炼,促进机体血液循环。
长了冻疮后,如果患处表皮完整,可以擦冻疮膏,每日温敷数次,不要热敷,否则会加重炎症反应;如果冻疮局部有感染的迹象,可外擦药膏或服用抗菌药物;如果冻疮较重、起水泡,要保留水泡,并及时到医院就诊。
冬天用电要注意安全
天气寒冷,各种取暖电器相继登场,但不正确使用取暖电器引发的火灾隐患不容忽视。
如果说用烤炉烘衣服比较常见,那么用电热毯发面,可真的是闻所未闻!
记者日前看到这样一则消息:12月4日,安徽亳州的一处民宅突发火灾。幸好消防人员及时到场,扑灭了大火。
虽然房内物品燃烧殆尽,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
据调查,火灾是房主使用电热毯发面做馒头引发的。
冬季取暖一定要选择正规产品,使用得当。用后要及时关闭电源、检查开关,完全断电后再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