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冬至节气,天气将愈发寒冷。从中医养生的角度看,冬至养生要注意哪些方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冬至养生小常识。
冬至养生重在养心
冬至养生的重点是养心。冬季养生要静神少虑,保持精神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不要患得患失,避免长期“超负荷运转”,防止过度劳累。
冬至时节要保暖
进入冬至后,降温幅度越来越大,大家要格外注意保暖。身体暖暖的,气血才会顺畅,才能避免许多疾病发生。
保暖尤其强调脚部的保护。俗话说,“寒从脚下起”。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慢而少,皮下脂肪较薄,保暖性很差,一旦受寒,会反射性地引起毛细血管收缩,降低抗病能力,导致呼吸道感染。因此,在寒冷的冬至时节,应加强脚部保暖。
起居护养要适度
在起居上应早睡晚起,等待阳光出现再外出活动。同时,要多穿衣服,避免不必要的户外活动,防止阳气过度消耗。
“起居有常,养其神也;不妄劳作,养其精也。”冬至时节,若能合理安排起居作息,劳逸适度可养肾精。尽量做到“行不疾步、耳不极听、目不极视、坐不至久、卧不极疲”。
运动养生适度为宜
由于冬至节气万物潜藏,运动养生同样要顺应自然规律,不宜做过于剧烈的活动,而应在“藏”字上下功夫。比如,每天在阳光好的时候(9时至10时或14时至15时)做一些舒展运动。
食补要吃温性食物
在冬季适宜补益的食物中,中医将其分为几大类。天寒地冻,人们在饮食上应首选温补类食物,如鸡肉、羊肉、牛肉、鲫鱼等。上述几种食物均属美味,在冬季可作为进补的佳品。但是,过多进食温补类食物容易上火。
滋补类食物具有滋阴益肾、填精补髓的功效,比如木耳、黑枣、芝麻、黑豆、猪脊、海参、龟肉、甲鱼、鲍鱼等。
(晨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