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工信通信

冒充公检法机关人员的电信诈骗来袭, 你会上当吗?

本报讯(记者 朱兆浩 通讯员 添浩) 近期,部分地区出现不法分子冒充通信运营商或者公检法机关人员,以“断卡”行动为由,谎称被害人涉嫌诈骗被纳入“黑名单”,将被停止使用手机号码,并以帮助其解除“黑名单”限制或恢复使用手机号码为名进行诈骗的案件。12月24日,中国移动许昌分公司相关负责人提醒广大市民,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提高警惕。

这种诈骗案件有两大突出特点:一是作案方式多样,作案手法隐蔽。不法分子往往通过改号软件,伪装成公检法机关的电话号码拨打被害人电话或发送短信。即使被害人通过114查号台进行核实,也难辨真伪。二是犯罪手段迷惑性强,涉案金额较高。不法分子冒充公检法机关人员,恐吓被害人涉嫌犯罪,并利用非法购买的公民个人信息伪造通缉令迷惑被害人。不法分子能够准确说出被害人的个人信息,大大增加了被害人对诈骗电话或短信的信任度。被害人一旦上钩,就会被“吃干榨净”,涉案金额百万元以上的案件并不鲜见。

中国移动许昌分公司相关负责人提醒广大市民,公检法机关人员不会通过电话、传真等形式办案,不会要求市民进行个人信息或资产认证,不会让市民转账汇款。如果遇到电信诈骗,请及时拨打110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