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生
《止欲赋》是一篇描写克制人的欲望的抒情赋。人的欲望不外乎物欲与情欲两种。如果不以高尚的道德与进步的理论束缚自己,那么就会为一己私欲而干出违反公共道德,并且侵害别人利益的坏事。作者在本文中所表述的情欲,是对美女的追求,为此而神魂颠倒,故而作者在无法从痛苦中解脱时,才提出止欲,高颂时代止欲的道德观念。
在建安年代与三国鼎立之时,天下混乱,一些上层统治者及时行乐、荒淫放荡,欲望无尽本不足奇。然而,如陈琳等关心国计民生的士人是少数。投笔从戎、舍生取义,一心创造太平盛世,天下归一,为此而克制个人私欲,提倡止欲,为理想、事业奋斗,符合历史时代发展的要求,代表着时代精神。
建安时期的一些文人,公开歌颂美女,并且表达自己的爱慕和追求。这无疑是与“唯女人与小人难养也”的圣人观点相抵牾的。当然,他们也不把男尊女卑放在眼里。如后汉张衡《定情赋》,蔡邕《协初赋》《检逸赋》;建安时期阮瑀《止欲赋》,陈琳《止欲赋》,王粲《闲邪赋》,应玚《正情赋》,曹植《静思赋》等,均以爱情为主题,反映共同的追求。由此可见,这是一个时代的共有现象。
赋的前八句是写眼中的美女形象。多么美好的妙龄女子啊!她在河的东岸,飘飘欲仙,面色鲜美如新绽开的春花,艳丽超过了古代卫国的美人庄姜,是君子的美好伴侣。诚如古代王宫中的妃嫔和才人,既有贤德的品质,又有才华,于国于家都是绝好的事情。言外之意,国君有贤德的后妃,天下安定。君子有美人陪伴,家道安康,免去后顾之忧。这八句赋文,将描写与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而情为神魂,使其更具韵味。写美人在东边水滨,可望不可即,构成了思念,情欲涌起,但只是停留在望上,望美心悦,由此而赞美。赞美之词,又在家国大事上,而非只为淫欲之念。这就是君子与小人对美女的不同态度,君子是心爱,小人是淫乱。心爱则久,淫乱则一时痛快。“宜国”“宁家”“攸嫔”,反映出作者的审美观与爱情观。
这篇小赋描写方法多变,由刻画美人外貌之美,推断其内心之美。诗人写自己爱美人,而又求之不得,从而揭示复杂的内心活动:希望、绝望、幻想、破灭。由现实进入梦境,求得绝望心灵,得到一点儿安慰。这样就构成了以抒情为灵魂的描写。该赋语言雕饰华美、内容充实,给人以文质彬彬的美感。
这篇抒情赋可以理解为作者借美女抒发理想难以实现的愁苦之情。这是建安诗人常用的一种手法。赋中把美女写得虚无缥缈,可望不可即,非理想而何?
止欲赋
陈琳
媛哉逸女,在余东滨。
色曜春华,艳过硕人。
乃遂古其寡俦,固当世之无邻。
允宜国而宁家,实君子之攸嫔。
伊余情之是悦,志荒溢而倾移。
宵炯炯而不寐,昼舍食而忘饥。
叹《北风》之好我,美携手之同归。
忽日月之徐迈,庶枯杨之生稊。
欲语言于玄鸟,玄鸟逝以差池。
道攸长而路阻,河广漾而无梁。
虽企予而欲往, 非一苇之可航。
展余辔以言归,含憯瘁而就床。
忽假瞑其若寐,梦所欢之来征。
魂翩翩以遥怀,若交好而通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