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雨,一篓茶,一顶斗笠一幅画;一回头,一朵花,一首山歌飘天涯。
春天来了,茶山如画。一垄垄、一排排错落有致的茶树,阡陌纵横,长势喜人,就像是大地的指纹,让人赏心悦目。
漫步茶山,满眼都是嫩嫩的绿,就连吸入的空气,都带有绿意的清新。举目四望,茶园与远山相接,层峦叠嶂,碧空如洗,山青,水绿,雾韵,茶香……好一幅春日画卷,让人心旷神怡。
我的家乡地处山区,位于北纬31度黄金纬度,境内山高林密,常年云雾缭绕,这里盛产茶叶,尤以高香云雾绿茶久负盛名。
“茶叶是个时辰草,早采三天是个宝,晚采三天变成草。”母亲说,清明前后,是一年之中最佳的采茶时节,这个季节制成的茶叶特别醇香。
记得小时候,每到采茶季节,山野还沉浸在乳白色的晨雾里,母亲就带领我们姐弟上山采茶。茶树刚刚吐绿,一片片嫩叶绿中带紫,叶瓣含着滴滴露珠,晶莹剔透,煞是好看。
采茶是个技术话,手工采茶是传统的采摘方法。母亲说,采茶时要根据树型树况,采用提手采、分朵采,切忌一把捋。若是矮茶树,还可以坐在小板凳上,随心所欲地慢慢采。若是高茶树,只能躬着腰站着采,时间久了,就会腰酸背痛,腿僵脖硬。母亲说,茶叶采摘的好坏,不仅关系到茶的质量与产量,还关系到茶树日后的生长发育。所以,初学采茶,母亲总会手把手地示范,指导我们做到既二者兼顾,又手疾眼快。
相比采茶,炒茶才是绝活。鲜叶采摘回来得先晾干,之后炒茶。炒茶不仅讲究火候,还要动作敏捷。待铁锅烧得通红了,一簸箕晾干的茶叶入锅,发出清脆的噼啪声,一阵清香扑鼻而来。这时,只见母亲的一双巧手伸入滚烫的铁锅中,顺时针不停翻炒,片刻茶叶起锅,炒蔫的茶叶盛在簸箕里用力均匀地揉,揉皱后再回锅。母亲告诉我这叫杀青,目的是去除水分和涩味,如此反复三五次即可。
最后一道工序是烘干,就是除去明火,把经过几次炒揉的茶叶慢慢地翻炒,双手不停地在铁锅中来回搅拌,直至烘干,新茶就制成了。
茶叶是植物中的精灵,吸天地日月精华,享清风雨露滋润。春茶上市,酽酽地泡一杯,一股氤氲茶香便会温暖地沁入心扉。细品一口,恍惚之中,我的脑海里又浮现出了母亲在茶园里辛勤劳作与采茶的背影。
如画茶山今犹在,慈母驾鹤已远去。茶田里的母亲,宛如一朵流动的云,随着风悠悠地飘呀飘……每当我品尝飘香的春茶时,我对母亲的崇高敬意与深切怀念便会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