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王婵) 昨天是农历三月初一,进入“暮春”时节,也就是春天的最后一段时间。据市气象台发布的天气预报,今天我市晴天到多云,西北风转偏北风4到5级,阵风6到7级,13℃到18℃,最高气温较昨日下降5℃。本周的天气以多云为主,但气温仍不稳定,早晚温差较大。市民早晚出门时一定要注意添衣保暖。
在我们的想象中,蓝天白云、阳光明媚是春天的元素。但实际上,春天往往“不按常理出牌”,大风、降温……各种天气状况轮番出现。
这是春天真实的模样。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就写下了“春日春风有时好,春日春风有时恶,不得春风花不开,花开又被风吹落”这样的诗句。而“变化多端”的天气,其实是春天的一大魅力,因为每一阵风、每一场雨都会让大地更绿一分,更多一分生机。
不知道最近一段时间的天气是不是能“讨你欢心”?记者想说的是,无论天气如何,我们都应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它、珍惜它。
作家韩松落曾经在日本电影《阴阳师》的影评里提到“季节感”这个词。他说:“季节感是评判一个人出身和环境高贵与否的试纸。因为,只有良好的教育、安稳的环境,才能培育出足够锐利的对季节的感受和表达。《源氏物语》《枕草子》里那种优越感,就不只是建立在作者的出身上,而是来自他们对于季节感的敏锐度。到什么季节,就做什么,还要预备好相应的感触,开始或许是假的,是程式化的,但久而久之,也就成了真的。”
其实,千百年来中国人都是这样做的。从《诗经》里的“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到唐诗里的“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从《红楼梦》里晴雯春天指定要吃一道“鸡丝炒芦蒿”,到《初刻拍案惊奇》里讲大暑之日,公子王孙们为了解暑,都要“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冰”,季节感无处不在。
而你,是怎样感知春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