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无意中翻到了一本名不见经传的杂志《时代报告》。在这个杂志中,我连续看到了由许昌人袁庭僚撰写的几篇报告文学。它们是《让心中的坐标更闪亮》《扶摇击浪去远航》《寇伟刚:矢志不渝律师情》等。
读着袁廷僚的报告文学,让人不由得会想起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让人热血沸腾。但不同的是,魏巍的笔下,是炮火连天的战场上的军人,他们用血肉之躯,捍卫着祖国的尊严,保卫着人民的安全。而在袁庭僚的笔下,写的大都是退役军人和现役军人的家人。
袁庭僚是军人出身,自有军人的文风,军人的信念,军人的坚守。他不是作家,也不是记者,但当我们在刷手机,拍抖音时,他一出手就是上万字的报告文学;当我们在翻阅八卦消息时,他在坚守,用键盘敲击出了求真求深的使命与勇气。
在他的笔下,我认识了许昌籍退役军人寇伟刚、张燕军、张国防、张燕领、丁一军。感受到了他们凛然的正气,他们的初心坚守,他们的军人情结。在他的笔下,我感受到了浓浓的军人情。这里有张氏三兄弟的拥军路,一坚守就是几十年;这里有寇伟刚的“三兵法律事务所”, 为退役军人服务,像为家里的亲人做事一样,无怨无悔。
在他的笔下,我看到了共产党员的担当和豪情。他笔下的每一位共产党员,都是一面鲜艳的旗帜。看了他们的事迹,会让人不由得感叹,共产党员的职业病就是自找苦吃。在他的笔下,让人感受到的还有铁骨柔情。袁庭僚浓墨重彩地写了张氏三兄弟帮着烈士母亲圆梦的事,那真是字字义,句句情,写得催人泪下。在他的笔下,富含哲理的语言让人深思,读起来荡气回肠,彰显了他独有的语言魅力。在他的笔下,富有气势的排比句不仅使文章充满了激情,催人奋发,还让人读起来有一种美感。
袁庭僚还用他细腻的笔触,通过生动的细节描绘,来展现人物的风采。如他在写寇伟刚时,寥寥数语,就把一个退役军人的形象立在了我们面前。
当下,碎片化信息包围着我们的业余生活、娱乐至死的小视频遮蔽着我们视野,突然又看到了久违的大篇幅的报告文学,而且写的是我们身边的人,家乡的事,怎能不让人精神为之一振。我一直认为:关注家乡的变化,更应该关注家乡的文化,文化是根,文化是魂,家乡的文化也是一种凝聚力,也是我们的自尊心和自爱心的展现。
我们应该感谢袁庭僚,也期待袁庭僚更多的优秀作品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