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文峰塔

□ 诗可可

以诗寄寓忧患意识

“七哀”为乐府诗题,“起于汉末”,《文选》将其列入杂诗一类。句式为五言,句数多少不一,表达的多为动荡社会环境下的诸种悲伤哀痛的情思。“七哀,谓痛而哀,义而哀,感而哀,怨而哀,耳闻目见而哀,口叹而哀,鼻酸而哀。”这种解释尽管笼统,但至少说明“哀”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如曹植的《七哀诗》写闺中思妇之哀;王粲的三首《七哀诗》,或写战乱难民之哀,或写羁旅思乡之哀,或写边城戍卒之哀……阮瑀的这首《七哀诗》表达的则是迟暮伤慨与生死哀叹。从诗的内容看,此诗作于诗人生活后期,随曹军征战不止期间的某次宴后。

诗的头四句是对诗题“哀”的说明,哀叹“丁年”难久,“良时”易逝。“丁年”,丁壮之年。“丁”,壮健意。这四句是说:青壮年华失去了不会再得,富贵荣耀的生活也不能重来。人生的美好时光短暂而容易逝去,死后身体化为土灰,一切都成为虚幻。

诗的中间四句是对死后境况的奇思幽想,也是对“哀因”的进一步阐释。“九泉”,指地下深处,即所谓“阴间”“黄泉”。“长夜”,死人葬于地下,处于漫长黑夜之中。这四句是说:死后埋葬于阴森晦暗的阴间,犹如漫漫长夜,永远不见天日。身体已不复存在,气力自然散尽。这是对死后的悲哀与无奈,与曹植“长夜何冥冥,一往不复还”句意相类。这种入冥入幻的诗句,很能反映阮瑀诗“间有奇语”的特点。

诗的最后四句回到现实。“御”,用,食用。“旨酒”,美酒。这四句的意思是说:念及于此,则桌上摆设的美味也无心食用,杯中斟满的美酒也无意畅饮。信步来到室外旷野,遥望远方故乡而茫茫不见,只有飒瑟秋风中的蒿草、野莱,触目伤情。佳肴不可以宽怀,美酒不可以消忧,可见哀之深切。满怀哀伤愁苦的心绪,浑融于寒秋旷野的满目荒凉的情景,有着很强的感染力。

阮瑀的这首《七哀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后期生活的思想情感状况,也寄寓着诗人对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的某种忧患意识。从诗篇本身看,尽管充溢着生的哀伤与死的恐惧,但也含有激人乃至励己的一面,即当及时有所作为,莫待死后徒哀。因此说,虽哀伤而不失企望,虽悲愁而未堕颓唐,这样的生死哀愁还是有一定的积极认识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