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一个闲暇时刻,我在翻看微信公众号时,被一篇介绍三个黑胶唱片爱好者开店,以出售黑胶唱片为业的帖子吸引了。
我的记忆随之被拉回小时候。那时,我家里有一台留声机,它是柜式的还是台式的,我已经记不太清了,只记得母亲喜欢听邓丽君的歌曲。她将唱片放进留声机,唱针在唱片上一圈圈滑动,邓丽君温婉的声音便传播开来。
音乐是一种艺术,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使音乐更好地融入我们的生活。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人,他们大多接触MP3,享受着数字音乐带来的便利。而提起黑胶唱片,很多人想到的是与情怀相关的字眼。音乐播放载体的更新换代,何尝不记录着人们的回忆,见证着时代的发展呢?
我突然萌生一个念头:许昌有没有黑胶唱片爱好者?保持这一小众爱好的是怎样的一群人?他们身上有着什么样的故事?
采访的过程比我想象中艰难一些。黑胶唱片的爱好者,我市倒是有,但是他们奔忙于各行各业,有时间接受采访的人不多。虽然未接受正式的采访,与他们只言片语交流的过程中,我还是感受到了他们对黑胶唱片的热爱。
所幸,正当我对采访的进行一筹莫展时,曾经的采访对象陈晓东联系了我:“飒,我家里有很多黑胶唱片。我在外地,你跟我爱人联系吧,她也是这方面的爱好者。”
11月21日,我与陈晓东的爱人邓富华在约定的时间和地点会了面。在她那里,我了解了黑胶唱片的相关知识,更多的是,倾听了黑胶唱片伴随她成长的故事。这些黑胶唱片因为故事的存在,有了别样的意义。
第一次听黑胶唱片,便沉浸其中
我觉得收集黑胶唱片的群体有些小众,采访对象不易寻觅,于是采访之前,我在微信朋友圈发送了一则内容为“有没有喜欢黑胶唱片的市民?或者您身边有没有此爱好者?欢迎推荐”的信息。怪我表述不明确,明明是征集采访人,却有不少人留言或者私信我:“你手里有黑胶唱片吗?我要买!”“你那里有古典音乐的黑胶唱片吗,可否拍张照片看一下?”“我目前在禹州,有时间到许昌市区,我们一起听音乐!”“你喜欢黑胶唱片?你用的什么设备?咱们交流一下。”
……
没想到,我自认为特别小众的爱好,在许昌还有这么多人喜欢,这让我很自豪。就像前段时间采访到的木工爱好者一样,带给我无尽的欣喜。文化,赋予一座城市独特的魅力,“擦亮”了一座城市的气质与灵魂,也是一座城市“软实力”的体现。
在邓富华家里,我看到了几百张黑胶唱片。
“我十三四岁的时候,第一次接触黑胶唱片。那时,我放学后经常去要好的同学家玩。有一天,她嫂嫂购置了一台留声机,给我们播放唱片听。随着唱针的滑动,音乐响起,我沉浸其中,太神奇了。从那时起,我深深地迷恋上了黑胶唱片。”聊起喜欢黑胶唱片的初衷,邓富华说道。
20世纪90年代,一二十岁的邓富华从信阳来到许昌。面对固定的打字员的工作,她心有不甘:“这种一眼就能望到头的工作,对我而言是种束缚。”
她辞掉工作,摆地摊儿卖旧书。“我爱看书。卖旧书一方面能赚钱,一方面不耽误我看书,多好呀!”邓富华说,生意好的时候,她一天的收入就能抵得过做打字员时一个月的收入。这为她收集唱片解决了实际困难。
黑胶唱片让听音乐变成一件接近心灵的事
摆旧书摊儿让邓富华收获了精神上的满足和物质上的所需,让她有能力让眼界和开拓市场的路子变得更宽广。
“听说郑州有旧货市场,规模挺大的,当时我就前往郑州进货了。”邓富华说,“在郑州,我见到了‘大场面’,那里不仅有旧书、像章、旧报纸,还有老烟标,甚至有我喜欢的唱片。在那里,我遇到许多唱片爱好者,我感觉自己找到了阵营。”
经营旧书、旧报纸是邓富华的生存所需,从20多岁至今,她已经坚守了几十年。接受我采访的前一天,她刚把一单出售旧报纸的生意收尾。但是,对黑胶唱片,她是纯粹的热爱,不掺杂经营元素。
“我母亲去世10年了。我与
母亲感情深厚,她刚离世那会儿,我很迷茫,大概有3年的时间,我的生意处于搁浅状态。”谈及母亲,邓富华指着摆放在电视柜上的照片说,“瞧,照片里的老人就是我的母亲。”
邓富华重拾生意时,过程并不顺利。坏的情绪总得需要一个疏导的出口,听黑胶唱片便是她缓解压力、消除烦恼的方式。
在一堆唱片里,邓富华拿出一张以《军港之夜》为主打曲的唱片,她说这是她喜欢的唱片之一。“这张唱片里,《军港之夜》《绿岛小夜曲》我最爱听了。”对《军港之夜》这首歌,我也很熟悉。我俩聊着聊着,对照着唱片背面的歌词,不由得哼唱起来。这一刻,我忘记了采访的工作,思维徜徉在“港口、海浪、明月、海风、水兵”构成的画卷里。
邓富华说,她心情好的时候喜欢听黑胶唱片,心情不好的时候也爱听——闭上眼睛,心中的风景与人儿,定格在当初的模样,镌刻在温柔的记忆中。
每一次播放,都是独家记忆
在数字音乐时代,为什么有人选择听黑胶唱片?邓富华说,她接触的黑胶唱片爱好者,一部分人听黑胶唱片,源于它的音质,一部分人源于情怀。
黑胶唱片和数字音乐并没有明显的优劣之分。黑胶唱片是模拟音频产品,从录制到重放都是模拟方式,接近于声音本身的传播方式。黑胶唱片的音乐表现会更加温暖,更加还原原声。数字音乐的声音虽然有些清冷,但是音乐表现更加清晰与干净。喜欢听哪种,全凭个人爱好。
黑胶唱片伴随着磨损,可以说每一次播放,都会让人听到不同的音质。那些藏在时间里的音乐,终将化作独一无二的记忆。
邓富华收藏的黑胶唱片五颜六色。她说,黑胶唱片曾叫胶木唱片。因为它是用树脂压制成的,外形是黑色圆盘,所以就有了黑胶唱片的名字。而现在的黑胶唱片大多是用PVC材料压制的。唱片除了黑色外,还有红色、绿色、白色、透明色、荧光色等。邓富华说:“老唱片的包装袋也值得一说。老唱片护袋大多由专业画家设计制作,具有时代特色,突出主题风格,本身就是精美的艺术品。我曾有缘在汉口收藏品市场结识曾供职许昌某印染厂数年的画家吴竹青先生,从他那里得到亲绘的《黛玉葬花》《白蛇传》《林冲》《夜来香》等唱片设计原稿。”
在邓富华收藏的黑胶唱片中,我看到有些有了灰尘和霉斑。邓富华说,黑胶唱片容易出现划痕,更容易沾上灰尘,长期放置在潮湿的地方,就会长霉菌。如果唱片只是沾了灰尘,长了霉菌,那么只要把唱片上面的霉菌和灰尘除掉,它就又能使用了,不影响播放。“黑胶唱片怕压、怕晒,要像摆放书本一样把它们竖直放置,搁置在通风、干爽的环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