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张炜华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坐月子”是协助产妇顺利渡过生理和心理转折的关键时期。那么,该如何避免“坐月子”的那些坑呢?近日,记者采访了许昌市妇幼保健院妇孺国医堂主治医师徐萌萌。
“民俗中的‘坐月子’在医学上叫产褥期,即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复至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一段时期。”徐萌萌说,中医认为,生产过程中耗伤了大量的气血津液,亡血伤津,因此产后产妇的身体呈现“多虚多瘀”的特点,调理必须围绕补虚、化瘀的原则,结合个体情况不同而辨证论治。
很多人认为产后需要发汗。其实,中医产后有三禁:禁大汗以防亡阳、禁通利小便以防亡津液、禁峻下以防亡阴。中医认为,“汗血同源、血能载气”,过度发汗易致亡阳、伤气、伤血之变。可见产后发汗是不可取的,轻者损伤阳气,耗损气血,重者可导致津亏亡阳。临床上不乏因产后发汗影响奶量、导致脱水、皮肤感染、热射病等病症的出现。
传统认为,“坐月子”不能洗头、洗澡、吹风。事实上,古代说“坐月子”不能洗澡、洗头,以避风寒,在当时是有现实意义的。如今几乎家家都有热水器、电吹风、热风机,所以洗澡、洗头不是禁忌,毕竟讲究个人卫生也非常必要。同时,此“风”非彼“风”。不能吹风是指对流的过堂风,并不是门窗紧闭,房间密不透风,空气不流通。只要避免对流风直接吹到头部、身体即可。
产后多虚,那么是不是补得越多越好呢?事实上,产后进补需要根据个人体质,辩证进行。很多时候产妇的体质并非单纯的虚证,也可能夹杂着实证。如果饮食不节出现饱胀、便秘等情况,则需做出相应调整。
那么,产后调理哪些是必要的呢?
“盆底肌修复、产后乳腺疾病调理、产后痔疮调理等,都是孕妇产后必要的调理。”徐萌萌说。
盆底肌修复。产后腰痛、漏尿等,可能是盆底肌出现问题了。中医认为,产后女性的身体处在“血不足,气亦虚”的状态,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会导致压力性尿失禁。改善妊娠、分娩对身体造成的各项损伤,产后要尽早进行恢复。产妇可通过针灸、中药等调理身体,也可以采用电刺激治疗、凯格尔功能锻炼等提高盆底肌肉功能。
产后乳腺疾病调理。很多哺乳期妈妈会遇到堵奶、追奶、奶量不足等难题,这时候,产妇除了喝中药汤外,还可以通过中药包热敷、中医穴位按摩通乳促乳。以经络腧穴学说为基础,理气活血、疏通经络,促进乳汁分泌,有效疏通乳腺管。
产后痔疮调理。不少顺产的产妇会有痔疮的困扰。针对这些产妇,通过中药熏蒸、局部放血等疗法,痔疮肿痛的症状会有明显改善。
产后恶露不净调理。正常情况下,红色的恶露会持续10天至14天,也有体虚者会延续3周左右,之后有白色恶露,大概持续到产后6周。如超过以上时段仍有出血,称为恶露不净,西医称为“晚期产后出血”。对于产后恶露不净,中医认为“瘀血不去,新血不生”,胞宫内有瘀血,就会不停出血,所以止血的原则是化瘀止血。同时,产妇要注意保持会阴部清洁,因有恶露排出,应勤换卫生巾保持干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