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文峰塔

婆婆“带在身上”的家风

□ 杨俊香

算起来我和婆婆相处20多年了。我们家的家风没有写在本子上,也没有刻在墙上,而是被婆婆“带在身上”:她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最朴实的家风。

婆婆的大度和包容让我自愧不如。

我的性格略显急躁,而我的先生是个慢性子。婚姻生活的鸡零狗碎让人不如意,我没少感到委屈。有时候回老家,我偶尔会向婆婆吐槽。婆婆则不急不躁地说:“大家来自不同的家庭,结合到一起不容易,哪会事事如意?你公公好几次当着很多人的面怼我,让我下不了台,我也是委屈得不行。可是回到家后,该干啥还干啥。男人在外面不容易,咱得捧着他。”

我原先对此不屑一顾,后来学习了传统文化,才知道婆婆一直在践行着包容和理解。

婆婆是个特别孝顺的人。

婆婆的母亲年事已高,婆婆经常去探望她,为她洗衣、洗头、剪指甲,送一些好吃的。每到农闲时,婆婆总是把母亲接到家里悉心照顾,晚上睡在她身边,陪她说话。

2021年,婆婆的母亲95岁,已经卧床不起,婆婆更是住在母亲家里侍奉床前,直到当年6月母亲去世……至今提起母亲,婆婆还是禁不住哽咽。

婆婆是个任劳任怨的人。

前些年,家里的地多,加上孩子们要上学,婆婆就起早贪黑地干活儿,中午都舍不得休息,再苦再累从不抱怨。

记得有一年春节前,婆婆患上了重感冒,仍然一边输液一边准备过年的食材。大年三十,我们吃过年夜饭后,有的看春晚,有的串门。我没看到婆婆在堂屋看电视,出去转了一圈儿,才发现她一个人在厨房包饺子。婆婆说:“恁辛苦一年了,明天都想睡个懒觉。我提前把明天早上的饺子包出来,恁起床了煮着吃。”

婆婆带病为我们包饺子,没有任何怨言,让我心里很难过。于是,我就和她一边聊天儿,一边一起包饺子。人们都说婆媳关系难相处,而婆婆和我就像母女,无话不说。

婆婆用点点滴滴的爱滋润着家里的每个人。

婆婆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家里的经济条件很一般。可是,她把自己所有的爱都给了家人。有一次回老家,我无意中说起了自己的体检报告。因为中度贫血,我正在喝先生买的补血颗粒。没想到,婆婆知道后,立即让公公把家里下蛋的老母鸡杀了,并熬制鸡汤让我带走慢慢喝。这还不算,一周之后,她又杀了一只老母鸡,炖了汤让小叔子给我送来,并嘱咐我一定好好补身体。平时婆婆鸡蛋都舍不得吃,却把下蛋的老母鸡炖给我吃,让我感动万分。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的大家庭里还有很多。婆婆用最朴实的爱滋润着大家庭里的每一个人,而把关心自己放在了最后。

如今,72岁的婆婆还在闲暇时编假发、打零工,挣一些零花钱。她总是说:“闲着就是浪费时间。恁在外面事情多、花销大。只要有能力,我和你公公都不依靠你们。你们好好工作,把孩子们照顾好就中啦!”

我们这个大家庭虽然没有成文的家风、家训,但是在婆婆的引领下,18口人相处和睦,经常聚在一起吃饭、聊天儿。婆婆的勤俭、善良、无私、正直、包容、热心一直影响、温暖着我们。此生无比感恩与婆婆相遇的缘分,愿慈爱的婆婆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