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现在的人真能,飞机半夜三更还在云彩眼儿里飞哩!”“这鞋大小都中,大小都中。”
在演出前夕,齐飞、任宏恩、汤玉英、艾立4位戏剧界的名编剧、名演员相聚在一起,回忆起《倒霉大叔的婚事》中一句句经典台词,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一部戏剧“红”了39年,经典永不落幕。从青丝到白发,剧中的“名角”和背后的“名家”现在怎么样了?新时代里,他们又有何感想呢?
5月11日,本报记者对话《倒霉大叔的婚事》原班主创人员,听他们讲讲幕后的故事。
本报记者 毛迎 张铮
改革开放带来巨变触发写作灵感
熟悉《倒霉大叔的婚事》剧情的人都知道,开场一句台词是“春风吹得人心醉”,人没上场,“春风”已经刮起来,而且这句台词连着唱了3遍,这里面到底有啥文章呢?
著名剧作家齐飞在谈到“春风”一词时,强调春风指的就是改革开放,它如春风一样,让祖国大地生机盎然。农村在改革开放后短时间里的变化,让他有了创作的冲动。
齐飞认为现代戏创作应该贴近生活、贴近百姓。《倒霉大叔的婚事》创作背景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群众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农村,可以说是旧貌换新颜。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进行了创作,很快写出剧本,在全团通剧本时得到了大家的掌声和认可。”对当时创作的点滴,齐飞记忆犹新。
这部戏花钱少、排练时间短,但因为契合时代、贴近生活,一上演就引起了轰动。
“当时在许昌剧院上演,连演了10场,群众正收麦都不收了,都跑来看戏。”艾立回忆当时的场景,感叹“观众太热情了”。
“拖拉机把剧院门口堵得水泄不通。”任宏恩说。
“正在演出的时候,电影《少林寺》上映,戏停演了几天。当时大家都在想,《倒霉大叔的婚事》还会不会引起轰动,没想到再演依然是一票难求。”汤玉英说。
首次进京表演获得好评如潮
在梨园阁里,齐飞、任宏恩、汤玉英、艾立一起看着过去的剧照,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回忆着《倒霉大叔的婚事》剧组首度进京的轰动场景。
“时任文化部部长王蒙冒着大雨来看演出,中场休息时特意和我交谈。当时的文化部副部长高占祥看戏后上台接见演员时高声说道:‘吉祥剧院起风雷,倒霉大叔不倒霉。’”齐飞回忆起1986年进京的场景,感慨万千。
“在北京的演出结束后,我们都准备走了,又被叫回去到中南海演出。”汤玉英说道。
任宏恩说,当时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对该剧进行了实况转播。马季看完后,在《北京晚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并让弟子们都看看这个戏,于是姜昆、冯巩都来了;戏剧家吴祖光偕夫人新凤霞看戏后,在《中国戏剧》上发表评论文章;大作家李準看戏后在《光明日报》上发表题为《戏曲春天的信息》的署名文章,字里行间饱含文学大家对这部戏剧的肯定和喜爱。
“这部戏之所以能火,与诙谐的语言和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分不开。马季带着弟子看戏,说‘台上斗嘴胜过说相声’。”任宏恩说。
1986年8月13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了题为《一台乡间戏,倾倒万人心》的报道。该剧为齐飞赢得了戏剧创作的最高奖项——曹禺戏剧文学奖,其同名电影获全国优秀戏曲影片奖,同名戏曲电视剧获全国“长城杯”一等奖。
“王蒙部长请我们几位去文化部做客。随后我们又受到文化部通令嘉奖,在京演出一个月,演进了人民大会堂,演进了中南海。”齐飞说,这样高规格的嘉奖也鼓舞了整个剧组。
4位主创人员寄语此次巡演
齐飞:“这次《倒霉大叔的婚事》再度进京演出,3位艺术家相聚许昌,同台表演,机会非常难得。希望演员们以最好的精神状态回报观众,争取再创佳绩。”
汤玉英:“我1971年来到许昌,在这里出演《倒霉大叔的婚事》,和剧组的演员们配合默契。这次还是原班主创人员进京,在我们这个年纪还能进京表演,我感觉很幸运。”
任宏恩:“忘不了许昌,忘不了许昌父老乡亲对我的培养。我今年82岁了,我还要尽心尽力演好戏,回报父老乡亲。”
艾立:“我虽然身体不好,但几场排练下来很有信心。我要尽最大努力坚持演出,为许昌人民争光!”
“侯圈”被粉丝“围”在澡堂里要签名
《倒霉大叔的婚事》中,很多台词因为接地气而成了热词。
“大小都中,大小都中”“不是老实人”……据汤玉英回忆,该剧红遍大江南北后,剧中的很多台词被观众沿用到了生活中。
3位主演也成了“明星”,外出时经常被人认出来,还发生过一些有趣的“小插曲”。
“有一次,我去澡堂洗澡,搓澡工给我搓背时,观众看到后围了起来,向我要签名。”艾立谈到观众的热情,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引发几位主创人员开怀大笑。
在澡堂里被人围着要签名,这样的场景让艾立感到尴尬的同时,也很感动,说明《倒霉大叔的婚事》这部戏已经深深扎根在戏迷的心中。
艾立年轻时非常英俊,主攻武生,常演正面角色,为何在《倒霉大叔的婚事》中演了“侯圈”?
“他起初不愿意演‘侯圈’,让他接受这个角色费了一番功夫。”汤玉英说。
“我是演正面人物的,突然说让我演‘侯圈’,我接受不了。”艾立说。后来,齐飞为他做思想工作,他最终同意扮演“侯圈”,没想到一炮而红。
为了演好“侯圈”,艾立花了不少心思。他会在生活中寻找这种类型的人,琢磨他们身上那种“流里流气、能说会道”的感觉,并且在演出时一直让自己保持新鲜感,把每一场演出都当成重新创作。有了这样的心态,艾立把“侯圈”演得活灵活现。
齐飞评价任宏恩的表演时这样说道:“宏恩22岁时出演《人欢马叫》,就被郭沫若称赞为‘天才演出家’。《倒霉大叔的婚事》中有一场他跟着‘魏淑兰’的戏,他一句台词也没有,就是跟在后边走几步,就赢得了‘满堂彩’。”
“宏恩只要站上舞台,每个毛孔都是戏,眼睫毛都能吹口哨!”汤玉英这样称赞任宏恩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