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记忆中,父亲长年累月地劳作在山前的那片槐树林。
我的老家在一座山前的峪子里,山下是一大片槐树林,村子因槐树而得名:槐树屯。我小的时候,那片槐树林并不大,后来的规模缘于父亲对其的钟情。
那时候,家家户户都去山上摘槐花。当时,父亲就读于县中学,每逢星期天,父亲和奶奶就带着勾镰、挎着竹筐来到村南那片槐树林摘槐花,然后做成槐花饭,供父亲上学时食用。
太阳偏西时,父亲背着盛满槐花饭的瓷罐,踏上返校的山路。无盐无油的槐花饭,吃起来又苦又涩。不久,父亲的脸越来越胖。同学们戏谑父亲说,是槐花饭养人,把父亲养胖了。很快,父亲就一病不起,浑身肿胀,用手一戳一个坑。到医院去看,医生说,这是因为父亲不吃粮食,光吃槐花饭的原因,可不能再吃了。父亲病了半个多月,不但花掉了家中所有的钱,还欠了一大笔债。
病愈之后,本来生活拮据的家庭,更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更别说供父亲上学了,父亲只能辍学务农。一日,父亲来到那片槐树林,抱着一株老槐树哭到天黑。
从此,父亲开始钻研放蜂酿蜜知识,还外出寻师求教。第二年,槐花盛开的时候,父亲成了一个放蜂人,那满树雪白的槐花,变成了晶莹透明的槐花蜜。
父亲讲了他的故事后,认真跟我说:“当年我吃着槐花饭上学,因病辍学,梦想破灭;我希望你吃着槐花蜜上学,走出大山,替我圆梦!”
我当时听得似懂非懂,只觉得父亲很辛苦。
上学以后,我勤奋学习,这令父亲高兴不已,更加卖力地对待那片槐树林。在父亲的影响下,我很争气,一路攀升,考入大学,之后有了体面的工作。
后来,槐树林越来越大,我常回去看望父亲和那片槐树林。如今,父亲老了,将养蜂技术传授给二弟,开始颐养天年。但父亲不愿搬出槐树林,他说,只有守着这片槐树林,才感觉日子过得真实有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