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书法最基本的就是要有规矩,许多书法家无论风格有什么变化,都能从中看出其童蒙时期的书法基本功。”宋惊涛说。
其实,仿圈背后的故事,也折射出古人的规矩意识。
无规矩不成方圆。神话传说中,女娲持“规”,炼石补天,断鳌足立四极,创天地;伏羲持“矩”,画八卦,通神明之德,解万物之情。
新疆吐鲁番出土的《伏羲女娲图》绢画,蕴藏着宇宙运行自有规则、人之行为亦需规矩的深刻内涵。
而关于规矩解释,有如下典故。
先秦《诗·小雅·沔水序》郑玄笺:“规者,正圆之器也。”意为“规”是校正圆形的用具。
西汉《淮南子·时则训》:“阴阳大制有六度:天为绳、地为准、春为规、夏为衡、秋为矩、冬为权。”至此,“规”已不再单纯指工具,而是兼具法令制度之意。
东汉《说文解字》:“规,有法度也。”此意适用范围极广,意指无论是规律、规范、规则,还是规定,都与法度、准则有关。
规矩是规范、法则,也是标准、尺度。在华夏大地漫漫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规矩意识”一直根植于人民的生活之中。从根本上而言,这是一种底线思维,防范着风险诱惑,规范着人民的一言一行。
不管是写字还是做人,铜仿圈就像一个“框架”,不让人们“出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