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呆常常被认为是一件“没用的事”。但在记忆中,我曾看到一个青年非常投入地发呆,场面对我而言既震撼又治愈。
那是几年前的雨天,细细的雨斜织着,密密地从空中飘落。我自顾自地往诊所走去。蓦然抬头,看到一个青年倚靠在门上,正忘我地望向玻璃门外,眼神中略带忧思。
我驻足了,生怕打扰了这样的宁静。我看着这个场景,体会他内心的沉静。接着,我缓缓地前进。他察觉到我,我们的目光不经意间触碰。他很快回了神,回到现实,我却诧异了许久。那一幕刻在了我心里,每个下雨天都会唤醒我的记忆。
我大学读的是工科专业,平时生活中接触的人也大多比较理性。从诊所回来,那个青年的身影在我脑海挥之不去,我甚至会去想他在思考什么,为什么看着有点儿忧伤。但那份淡淡的忧伤中又透着湖水般的平静。
当我压力大的时候,也会想起那天的场景,仿佛烦恼一下子就消失了。后来,我偶尔得知那种发呆叫“和自己待一会儿”,据说它有一种神奇的疗愈作用。
我试着去体验这种和自己待在一起的感受,仿佛和世界融为一体。当我尝试后,我发现还不错。
我常常在想为何这件“呆”事能深刻地触动我?我想也许是我从那个青年身上看到了自己的一部分,产生了共鸣;也许是我身边的人从未给过我这么大的触动。突然,我发现这世上还有像我一样细腻的人,我体会到了内心深处“活着”的情感。
曾经我对发呆这件事是惧怕的。儿时,村里有一个疯了的妇女,我在上学路上时常遇见她。村里人说,她原本是正常的,自从孩子淹死后,她的思路就不太清晰了。我路过她身边的时候,她偶尔会朝我笑。但更多时候,她常常坐在高高的沟渠上发呆,没人知道她在想什么。我有点儿想靠近她,又有点儿害怕,于是,我总不远不近地从她身边绕过去,她倒是从来没有伤害过我。
这两个发呆的人,乍看之下他们很不一样,但我又隐隐觉得他们有细微的共同点。我仔细想了想,觉得他们或许都有牵挂的人。
如此,我便觉得发呆也是一件很温暖的事,蕴含着治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