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名人多、古建筑多,这是广大市民和文化工作者引以为豪的地方。不论是名人故居还是博物馆,都是时代的独特印记、文明的载体与历史的见证者、记录者、传承者,集历史、美学、建筑、科教、文化、社会等价值于一体。对这些不可复制的历史文化资源理应好好挖掘、用心保护、科学利用,以更好地彰显许昌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
笔者以为,对于古建筑,要有序调查、合理保护、科学利用,关键在于如何让古建筑“动起来”,在保护为主的前提下为其注入时代内涵、概念和用途。比如,可以名人故居、纪念馆为题材印制明信片,或在名人故居、纪念馆举办小范围的知识讲座或文化活动,或在为学生讲授课本中的相关内容时,移到纪念馆、博物馆举行……这都是有益的尝试。
同时,要想实现对古建筑的有效利用,就需要在古建筑上营造良好、和谐的商业氛围,保证古建筑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互动,带动古建筑产生经济效益。比如,充分利用古建筑的资源优势,全面体现出古建筑的地方特色、景区内涵,促进古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让市民和游客参与进来。
为了能够确保古建筑顺利、安全地传承下去,相关部门对古建筑的保护维修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于古建筑的维修保护,应该在不改变原有古建筑的基础上,做好古建筑的扩建、修复工作。在开展古建筑维修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学会借助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和现代化的建筑材料,提高古建筑维修保护工作的质量,确保古建筑的结构稳定性能够增强,提高古建筑结构的强度。同时,需要引入现代化的设施,比如将排水、配电项目、消防设施等有效应用到古建筑中。
古建筑的保护、维修工作不仅要对建筑内部空间进行有效规划,还要能够确保古建筑现代营业可以顺利完成。当前相当一部分的古建筑进行改扩建之后,许多个人或者承包商用于古玩、字画、旅馆等的经营工作,为了能够充分地将古建筑历史价值保存下来,应该充分地体现古建筑的文化内涵,体现出古建筑的特点,让古建筑在有效经营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们保护古建筑,不仅在于建筑物本身,还在于它们能拴住市民的集体感情,为社会留下集体回忆。所以,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开放的意识、创新的思维方式,来保护、开发古建筑,以符合时代的方式让古建筑“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