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化

秋染具茨山

□本报记者 吕超峰 王增阳 文/图

山顶上遗存的老石屋

至今仍未破解的具茨山神秘符号

远古聚落群遗址

神秘的具茨山吸引各地旅游探险者登山探秘

远望山顶的神兽石惟妙惟肖

风光旖旎的具茨山吸引众多摄影爱好者前来采风

具茨山山顶古城墙

如果用雄壮、秀美、瑰丽等词语来形容具茨山,或许并不合适,这座自西向东涵盖禹州市苌庄镇、浅井镇和无梁镇的山脉,绵延40余公里,山系海拔最高点不到800米,既无华山之险峻,也无庐山之飞瀑。

但围绕具茨山的传说、故事,为这座古老的山脉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让后人为之探索。具茨山相传是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在此修德振兵、统一华夏的地方。众多文献记载,轩辕黄帝活动的中心地域就在具茨山。《庄子·徐无鬼》载:“黄帝将见大隗于具茨之山。”郦道元在《水经注》里更明确地指出:“黄帝登具茨之山,升于洪堤上,受《神芝图》于华盖童子,即是山也。”

唐代诗人皮日休云:“具茨云木老,大块烟霞委。”除了上古传说中神奇的黄帝文化外,具茨山还有着自然界内难以言说的奥秘,那就是著名的具茨山原始符号,以及历史年代不明的大规模岩画、石质城堡遗址和东方巨石文化等。

具茨山文化于1988年被发现,2003年对外公布。最初发现者刘俊杰用15年的时间进行野外调查,对数千处远古遗迹作了初步研究,其内容涉及原始文字、天文星象、地理认知、水利治洪、城市雏形、巨石崇拜、生命意识、哲学关照、远古图腾等,是整个英雄时代的远古人类特意给后人留下的记忆风景。

具茨山是陈列着石器时代综合文化的一座露天博物馆,散落山间的众多遗迹陈述着远古的历史。世界其他地方的岩画大都分布在沙漠和半沙漠地带,属于现代人类生存环境的外围圈或隔离圈,而具茨山岩画则处在中原农耕文明的核心地域。

具茨山岩画的发现给学者的研究带来了重大契机。阐释具茨山岩画表达的丰富信息和内涵,对于研究岩画和汉字初文的关系,以及了解先民的生活和社会构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在神秘符号之外,具茨山的黄帝文化同样源远流长。

《庄子》有一段记载:“黄帝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闻广成子在崆峒山上,往见之。”崆峒山属于具茨山脉,明《河南府志》载:“崆峒山,在钧州(今禹州)西北五十里,上有逍遥观,相传黄帝修炼之处。”据说,此观为“人文始祖”轩辕黄帝于大隗和广成子,晚年养老修道并得道成仙之地,也是“道教鼻祖”老子李耳拜谒黄帝悟道之所。

具茨山的历史有多久?对于一般的游客来说,无法考证。具茨山下,苍穹之间,也许蕴含着古人类的文明和记忆;登临其上,可以感受几千年前的历史、自然与现代精神的交融与对话。围绕具茨山所衍生的民间传说,在时光中经久不衰,展现了人类最瑰丽的想象和最美好的愿望。登上山顶,探索远古文明的踪迹,感受神秘符号的气息,在蓝天白云之下俯视平旷土地、村落良田、红瓦白墙、蜿蜒道路,仿佛进入了时光穿梭机,与具茨山共同经历了亿万年的沧桑巨变。

随着自驾游的兴盛,人们户外运动的热情不断高涨,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具茨山探索、游玩,具茨山也逐渐揭开了神秘的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