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春秋楼

红薯香

李晓琦

周末,我带着5岁的女儿上街溜达。正走着,我忽然闻到空气里弥漫着丝丝香甜,看见前面有一个大嫂正在卖烤红薯,那香气就是从她那儿飘来的。女儿看到之后,立即用手指着说要吃。红薯的香味也勾起了我的食欲,我立即掏钱买了两个大大的红薯,剥去皮,喂女儿一口,女儿咂咂嘴嚷着好香。我也咬了一口,那种香、甜、糯、烫的感觉瞬间在全身弥漫开来……

红薯,我小时候离不开的伙伴,如今又捧在手里,那说不尽道不清的亲切感在心头萦绕。红薯极易生长,种下后即使不施肥也疯狂地生长着,红薯秧四处蔓延,绿油油的叶子把地表覆盖得严严实实,阳光都漏不进去。到了秋天,红薯便可以收获了。用“沙场秋点兵”来形容那时农村刨红薯的场面是再形象不过了。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齐上阵,将红薯秧割掉,用钉耙翻开泥土,一个个胖乎乎、红扑扑的红薯就冒出地面,人们喜笑颜开,别提有多热闹了。

等“正规军”战斗完就是“游击队”的天下了。红薯秧是四处蔓延的,人们在收获的过程难免会有红薯遗漏在土里。于是,等各家收获完,小孩子们就手持小钉耙、拎着篮子去捡漏儿。我们奋力刨土,即使手上磨出了水泡也不在乎。每每刨到一个红薯,即使再小也必定大呼小叫,仿佛找到的不是红薯,而是金元宝。回家的时候,大家常常把刨到的红薯放在一起比较,如果谁刨到的红薯又多又大,脸上必会露出几分得意,那刨得少的则会显得尴尬,然后在大家肆意的嘲笑和奚落声中怏怏而归。

现在普普通通的红薯在以前是人们的救命粮,“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不过,对于红薯,小孩子还有独特的吃法。生吃红薯是孩提时代最简单的吃法。窖藏的红薯越搁越甜,虽然不是水果,却有着水果的清脆和香甜,吃在嘴里嘎嘣嘎嘣的,心里充溢着满足感。最棒的是灶膛烤红薯,味道甜美。那时的乡下,家家户户都用砖砌的灶台做饭,燃料则以玉米秆、麦秸秆为主。农家过日子讲究精打细算,当饭做熟后,灶膛里的灰烬红红旺旺的,不利用觉得太可惜,于是细心的母亲便拣几个红薯埋进灰里。我放学回到家就像饿虎下山似的到处找吃的,最先想到的就是灶膛里埋着的红薯。从灰里扒出的红薯,捧在手里还是滚烫的,烫得我只能不停地在双手间倒来倒去。然后,我像敲鸡蛋一样,敲破一层焦黑的外皮,里面粉嫩的红薯肉冒出腾腾的热气,幽幽的甜香沁人心脾。我吃完一个烤红薯,嘴角四周早已沾了一圈黑,像花脸猫一样。

儿时顽皮,我和小伙伴也曾到别人家的地里偷红薯烤着吃。放学后,大家不约而同聚在一起,在麦场那棵歪脖子柳树下挖个小洞,再选一个机灵的小伙伴,潜到张大爷家的红薯地里偷偷刨出几个圆滚滚的红薯,丢进挖好的洞里,拢上树枝、落叶、杂草一起烧。不多久,那撩人的香味就引得我们一个个口水直流,直到张大爷嚷嚷着从远处跑过来,我们才慌里慌张地擦着黑乎乎的小脸没魂似的乱窜。如果被抓住,少不了一顿训斥,可烤红薯的香味在心间久久地弥漫。

那时的人都吃红薯却少病无灾,老人说红薯是养人的,小孩儿多吃有益。红薯饱含淀粉、蛋白质和糖,营养丰富,《纲目拾遗》谓其“甘平无毒,能补中和血、暖胃、肥五脏”。现代研究也证实,红薯不但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还有抗癌的作用。只是现在生活水平高了,食物丰富了,我们都忽略了这登不上大雅之堂的红薯。

不过,一到冬天人们好像又都意识到了红薯的好,每每从大街上走过,我常被烤红薯的香味吸引。摊主一般是干净朴实的中老年人,守着一个铁皮桶做的烤炉,上面摆着一圈热腾腾、软绵绵、香喷喷的烤红薯,生意很红火。看着女儿美滋滋地吃着烤红薯,我仿佛又闻到了童年那一缕弥漫在初冬空气里的诱人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