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皇粮国税”一朝免福泽万千百姓家

图为一九八七年鄢陵县农民赶着马车缴公粮 张培林 摄

本报记者 孔刚领

“皇粮国税,自古有之。农民种田,缴粮纳税乃天经地义。然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关心‘三农’,体恤民情,带领中国农民走科学种田、发展经济的小康之路,建设共同富裕和谐社会。自公元2005年起,党和政府免除农民农业税赋,可谓开天辟地,百姓福祉。为表感念党恩并垂教后人,特立碑以志。”

这是立在许昌学院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门前石碑上的碑文。2006年,鄢陵县柏梁镇岗底张村312户村民请人设计制作了这通免税谢恩碑,以表达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2014年3月7日,在全国“两会”召开的大喜日子里,该村村民将这通碑捐给了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以便让更多人了解免除农业税这一事件给中国农民带来的福祉与喜悦。

免除农业税,对当时中国9亿农民来说,绝对是一件天大的喜事。

农业税俗称“公粮”。“那时候缴公粮一口人大概合到一百七八十斤。我家里6口人,要缴千把斤小麦。到了缴公粮的时候,拉上一架子车麦子去乡粮所缴,往往要排上一天队才能缴上,累得汗流浃背,可饭也舍不得吃。缴的粮要挑家里品质最好的,要不就可能缴不上。”建安区小召乡盐城村村民李铁民回忆道。

禹州市苌庄镇杨圪塔村村民杨周对那一段经历有深刻的记忆:“往往一大早拉一车粮去缴,到了后还要排很长队,验过了品质、称了重,还要自己扛着袋子送粮食去库房,衣服湿透,累得骨头都快散架了。”

“2002年税费改革前,农民除缴纳农业税外,还要缴纳‘三提五统’,(三项村提留,包括公积金、公益金、管理费;五项乡统筹,包括教育费附加、计划生育、民兵训练、五保户供养、乡村道路修建),种植烟叶、花卉、苗木、林果等农林特产的,还要缴纳农业特产税。以2001年为例,许昌市农业人口369万,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及乡统筹、村提留总额4.822亿元,农民亩均负担119元,人均负担130.7元,其中农业税23.6元。”许昌市农业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科长马慧萍曾参与了当年的农业税费改革,对当时的农民负担情况十分了解。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家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在这种背景下,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成为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第一步。2004年,党中央通过“一号文件”的方式,宣布农村新政策:用5年的时间逐步取消农业税,取消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实施直接补贴政策,逐步扩大对农民的补贴范围。2005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同日,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46号主席令,宣布全面取消农业税。

“国家为农民减负是逐步推进的。就许昌而言,2002年,实行了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三提五统’,改为缴纳农业税及农业税附加,农民亩均负担62.4元,人均负担69元。2003年和2002年的标准一样。2004年,农业税降低3个百分点,农民亩均负担35.7元,人均负担39.2元,种粮农民可获得粮食直补,亩均补贴14.55元,人均补贴15.98元。降税直补后,全市农民亩均负担21.2元,人均负担23.2元。”马慧萍介绍。

“全国是2006年开始免除农业税,河南是2005年提前一年免除农业税的。”马慧萍说,2005年,许昌免征农业税及农业税附加,并开始发放粮食直补。

尽管缴公粮对于农民来说是一项不轻的负担,但当时大部分农民都认为农民缴公粮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是农民的义务。因此,国家免除农业税对农民来说是真正的意外之喜,也才有了岗底张村村民大喜之后制作免税谢恩碑的举动。

免除农业税之后,国家的惠农政策一年年“加码”,到2006年,除粮食直补外,国家还增加了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2010年以后,对农民的粮食直补、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每年都有增加。2015年,粮食直补、综合直补、良种补贴改为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民充分享受到改革发展的红利。

“以前跑到各家各户征公粮、收税费,几乎跑断腿磨破嘴,人人愁眉苦脸。现在上级拨款扶持农业的项目越来越多,大家都是眉开眼笑地来领钱。”在禹州市苌庄镇杨圪塔村担任了20多年村干部的杨新华,说起这些年从缴纳农业税到国家出台各种农业扶持政策的变化,深有感慨。

杨周还算了一笔账:当年种一亩地一年上缴公粮及各级统筹、提留折合100多元,现在每亩地种粮直补100多元,一反一正,这些年自己家增收近万元。他告诉记者,这些年来,农业科技投入、种粮直补、家庭农场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地让农民得到了“真金白银”。也正是得益于党的惠民政策,他承包了40余亩地种植葡萄,并成立了杨周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目前效益相当好。

市农业局副局长杨宏宾认为,解决好“三农”问题,核心是保持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政府通过免征农业税和对粮农实行补贴等措施,进一步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促进了农民增收。而全面取消农业税,意味着在中国沿袭2000年之久的这项传统税收的终结,不仅减轻了农民的负担,直接惠及9亿农民,同时还体现了现代税收中的公平原则,符合“工业反哺农业”的趋势,是中国农村体制改革的一个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