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刘富敏: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本报记者 朱庆安

近日,记者走进禹州市苌庄镇柏村,一幅幅秀美的乡村画卷徐徐展开,处处焕发着勃勃的生机与活力。

听说记者来访,村民们纷纷围拢过来,七嘴八舌话产业、聊脱贫。村民聊得最多的,则是带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村党支部书记刘富敏。

今年45岁的刘富敏是十里八村出了名的“能人”。2011年,他经过“两推一选”,成为柏村村民的致富带头人。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他更是经常走村入户,调查研究,细致摸底排查,掌握一手资料,制订出了《精准扶贫帮扶活动实施方案》,为全村脱贫致富奔小康创造有利条件。

柏村地处禹州市苌庄镇西北部山区,村里既无资源,又无好的自然条件,是禹州市53个省定贫困村之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39户497人。

作为党支部书记,他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始终把抓党建贯穿于脱贫攻坚的全过程,积极开展“四帮一联”活动,认真落实党员与贫困户结对子工作,及时掌握贫困户收入动态,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想要增加农民收入,首要的是发展产业,让农民在家门口就业,让农民变成工人,只有这样才能带领群众走上致富之路。

“通过产业发展,带动更多老百姓致富,这是我人生最大的价值。”在刘富敏看来,这是他积极履职以来的最大心得。

在鑫源耐火材料有限公司扶贫车间,记者看到各条生产线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据了解,目前该公司有职工260余人,其中贫困户80人,54岁的刘红超就是其中的一个。“没有技术,无论在哪里工作都只能下苦力。到厂里上班后,我学会了开叉车,学会了包装产品,从最初的打零工到成为车间主任,一年收入五六万元。”刘红超一边忙着包装耐火材料一边说。

除了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外,刘富敏还依托金品建材有限公司大量建材产品需要物流运输的有利条件,帮助村内20多名有货车驾驶经验的劳动力筹集资金购置货车,从事建材物流运输工作。目前,全村已有运输车辆60台,其中包括4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年收入均在10万元以上。同时,他还利用荒山土地引进梦源养殖有限公司,年出栏生猪2万多头,带动了柏村18户贫困户增收。

“前几天,我们又以村里名义注册了一家木制品公司、一家运输公司,这两个公司正常运转后将进一步拉长柏村耐火材料的产业链,安排更多的困难群众。”对于柏村的明天,刘富敏充满信心。

一个企业,带动一方经济的发展,并逐渐让当地百姓脱贫致富。刘富敏履职尽责,带领大家不懈奋斗,使全村的贫困面貌大为改观。因成绩突出,今年10月17日,刘富敏在全省脱贫攻坚奖评选中,获脱贫攻坚奋进奖。

面对荣誉和称赞,刘富敏更感责任重大。他表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通过党建引领、产业扶贫、壮大集体经济,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把柏村建设得更加美好。